【賞心樂事】蘇東坡的文學趣味─海棠雖好不吟詩

雲窗 |2009.08.28
2031觀看次
字級

有時候,我們想要了解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竟會比了解同住在一個城市裡的居民還更容易!

當五四時期的作家林語堂,遍閱了北宋文人蘇東坡的七百首詩和八百通私人書簡之後,他無疑是找到了心靈深處最渴望的莫逆之交。

誠然,李白更崇高,杜甫更偉大。李白是文學史上絢麗的流星,霎那間壯觀驚人!杜甫則是虔誠的文人,也是溫厚的長者,他以古樸的筆墨描寫豐厚的情思。

然而只有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像法國的大文豪雨果,同時具備政壇上的美名和文學界的盛譽。

林語堂在海外以英文撰寫《蘇東坡傳》時,特別引述一段話,說明文學本身對於作家的回饋,即是創作者最大的快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複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謂人生之樂,未有過於此者也。」

原來自由創作時的自得其樂,才是文學千百年來留存於人間的真正理由。

蘇東坡經常在茶餘飯後作詩,寫得既好又快。有一回在黃州的宴席上,某一無名歌妓請他在披肩上題詩。蘇東坡因從未聽說過她,於是下筆的前兩句是:「東坡四年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大家以為此詩起得平淡,卻見他後兩句一揮而就:「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對李琪的恭維恰到好處,也足以使一名黃州歌妓永垂不朽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