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建設性思考 抗災良方

楊聰財 |2009.08.27
985觀看次
字級

在生活中及臨床上,個人曾接觸到不少容易有負面思考的人,經過觀察發現,因應負面思考的不同,又可分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型,以及「自我耗損」型。

「先天下之憂而憂」型常專注於利用「負面思考」來解決焦慮,善於規畫,並逐漸將規畫執行於實際步驟之中。在臨床上,這類型個案當他求助精神科醫師時,會配合他的個別性給予一些「放鬆心情」的減焦藥物,常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故此類患者對精神科醫師的依賴程度較低,且更能獲得正面功效。

屬於「自我耗損」型的人,則較專注於「負面思考」後的「負面情緒」之上,故可發現他們將大多數能量消耗在處理「負面情緒」:這些人常會主訴焦慮、失眠與鬱卒,進一步會談評估,幾乎每位個案潛藏在腦海中的暗流是一直「否定自己、深怕失敗」的憂鬱情緒。

正因為「自我耗損」型的人,將大部分的心靈能量用來安撫「糟糕的情緒」,試圖要找出「最完美」的應對方法,反而無法將這些重要的心力資源分配、投資在有意義的「規畫與執行」過程,因而極易掉入一再挫敗的惡性循環中。

此次遭逢土石流、水災傷害的民眾,其實也會陷入上述兩種型態之中,親友應多注意受到創傷的人日常生活的反應,如需專業醫療上的協助,應該盡速就醫。

按照現代腦科學的研究,「自我耗損」型的人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外在人事物壓力時,不僅要用適當的抗憂鬱劑、減焦藥,以及助眠藥調整身心體質,更需進行「思路革命」,建立具建設性的負面思考習慣。

災民面對五十年來最大的災害所造成的創傷,個人有以下建議:

第一,過度樂觀不比建設性悲觀好。

第二,面對生活中的壓力挑戰,應該掌握養成「建設性」的思考習性,分析出壓力源;控制環境及改變自己的想法態度

;多培養好習慣、生活規律、運動。

第三,察覺自己若是因情緒困擾,無法將自己的心力專注於規畫步驟確實執行時,應該找專家協助。目前的研究顯示,適當的藥物、搭配心理治療(讓負面想法發揮正面功能)是將自己脫胎換骨的好方法,也才能真正遠離創傷帶給人們的傷害。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主任  楊聰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