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邵族傳說《逐鹿》即將搬上舞台,由飛人集社劇團製作演出,編導石佩玉運用偶、光影、物件、吟唱等多元素,拼貼交織成奇幻劇場,進入神秘奇想空間。
《逐鹿》改編自報導文學作家鄧相揚原著小說《逐鹿水沙連》,是邵族人遷移的故事。早期住在山上的邵人原是鄒族,為追逐一頭白鹿來到山下,在湖邊定居後,改稱邵族。而這座湖泊,就是今日的日月潭。《逐鹿》結局有多種說法,石佩玉選擇的版本是:邵人沒追到鹿,卻發現湖色風景優美,物資豐富且有魚可吃,於是居住下來。
石佩玉曾到過日月潭看日出,被湖岸波瀾美景所震懾,她認為這個版本有桃花源的感覺。
石佩玉說:「人、偶、光影同台,讓傳說和神話有種朦朧、抽離的感覺。」也創造抒情的氛圍。偶的衣服,為吻合邵族傳說的主題,特別以「苧麻」作為原料,並採用水沙連傳統織布「達戈紋布」,以植物染手工染色。九月二十五至二七日實驗劇場連續四場演出,請洽:(○二)三三九三九八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