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桂竹林國際藝術創作營邀十國近四十位藝術家與台灣、宜蘭在地藝術家PK,昨開幕時,低音大提家傅永和專程返鄉獻藝,新完成作品陸續展出;出身於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的藝術家林舜龍,在湯園社區以稻草創作《母雞帶小雞》的裝置藝術,昨天也揭幕。
當印尼藝術家尼古拉斯的《清清腦袋》、哈帝的《滿是希望》壓力克彩,遇上在地水墨畫家陳永模紙本水墨《洗塵》、林舜龍的公共藝術稻草作品《母雞帶小雞》,會有什麼藝術火花?
「村落美學酖礁溪‧桂竹林國際藝術創作營」昨天開幕,陸續進駐創作的丹麥、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日本、中國、台灣等國家藝術家,在宜蘭縣礁溪鄉的舊桂竹林聚落、新的湯園社區,展現新作品,國際的藝術與文化,在宜蘭一個小小社區裡發光。
桂竹林是宜蘭礁溪六結村舊地名,不過當地村民習慣沿用「桂竹林」這個老地名。策展人林秋芳邀請十國,以亞洲為主,近四十位傑出藝術家到礁溪,此次來台藝術家也將利用環保回收材料,製作戶外裝置藝術。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十分支持此活動,由於台藝大也有文創育才中心,因此由學生成團支援活動,學校也提供贊助,黃光男表示,這也是一種教育,讓學生由文創的實體經驗中體驗,在增進文創內在潛力後,走的更寬廣。
黃光男指出,巴伐利亞很早就開始做文創,就是和生活有關,再延伸到觀光、歷史保存、記憶,串連成文創生產鏈,成永續經營,使地方文化傳承更持久。
宜蘭縣長呂國華也不禁驚艷:「社區力量竟能創造這樣一項宜蘭縣首度的國際盛會,真不容易!」;被譽為馬來西亞現代藝術教育之父的鍾正山稱讚說,這種屬於國際型藝術活動,會在社區出現,真正呈現出東方藝術中真善美的特色,藝術來自生活、來自民間,這項活動讓藝術回到生活、回到民間。
林秋芳二十年前離開宜蘭,今年舉家搬回礁溪,住湯園社區,離老家桂竹林數百公尺。去年她參加馬來西亞沙沙蘭國際藝術營,目睹一個小漁村變成世界矚目藝術村,激起她在家鄉籌辦國際活動念頭,要讓家鄉社區成為國際藝術村。林秋芳指出,希望透過創作營,不只打破藝術界線,為台灣發聲,也讓居民親身體會藝術創作與土地產生的關連,展現藝術與土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