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當娶客家女

李碧華 |2009.08.21
1857觀看次
字級

「月光華華,細妹煮茶,阿哥兜凳,人客食茶,嘴圓圓,想吃鈑仔圓。」輕輕的哼著山歌,四十歲,仍住在楊梅的客家媳婦鍾平妹回憶說,早期家家戶戶廚房都很大,鍋與鏟也很大,平妹還記得從學校回家,大人一個一個叫自家的孩子踩鹹菜,大人把芥菜用鹽醃好,趁出太陽時放在水泥地上,叫小朋友踩掉水份,翻過來,灑上鹽,繼續踩。

有的小孩把這當遊戲,爭先恐後來玩,「你這個死孩子,溜到那裡去了。」小時候常和她一起捉迷藏的阿發媽媽嗓門奇大無比,找孩子找得全村都聽得見。

兒時的記憶雖遠,卻深長,層疊的水稻田畝,紅土山丘上匐伏宛如羊背的茶林,半月魚池後的古厝,鑲嵌寬大聯幅和門屏的客家宗祠,還有竹窩仔,鳥樹林,黃泥塘,四方林……。

婆婆向平妹提起許多回憶,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娶妻當娶客家女」,被稱為「輔娘」的妻室一代傳一代的扮演著賢妻良母。早上天沒亮起床,忙到半夜才上床,真是「煮好早飯,剛剛天光,灶頭鍋尾,光光端端,」如果不夠勤快,鄰里就要笑著說,「懶婦婦道,說來好笑,半晝起床,噪三四道,」鍾平妹說,自己可不要做被恥笑的懶婦。

高齡婆婆告訴過她,客家人比太陽還要早起,日出而作,日入也沒得歇息,把媳婦叫成「薪臼」,砍柴叫薪,椿米叫臼,楊梅客家庄,女人比男人多,不論弱不禁風或力大如牛,女人都赤著大腳板,穿上寬鬆的蒙貝褲,下到田地裡就像一條牛似的終日勞動,彎著如牛一般九十度的腰,一種百折不撓的堅忍從眉宇間透露出來,她常從田裡的遠遠身影去想像記憶以來已完全模糊的母親的面貌。

隔壁一位大嬸還扛著一把比一般鋤頭大兩倍的大山鋤去開新地,小時候,她放學走回家,山間小路的荒蕪空地有一婦人在挖地,飛楊的黃泥土和汗水混在她多皺的臉上,婦人偶爾抬手去擦,也只胡亂用頭巾擦一把,彷彿沒多餘精力去理會自己生理的任何殘害,汗濕了,風會替她吹乾。

那,叔叔伯伯又到那兒去了呢?「耕讀傳家」是一個里長伯告訴她的客家家訓,男人就是在遵守家訓的前提下,多數到外地求取功名了。「唱歌在山頭,讀書為出頭,木頭當枕頭,婦女扶黎頭。」鍾平妹哼起這首山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