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暖化衝擊 落實海洋生態保護

李武忠(北縣中和/兼任教授) |2009.08.11
620觀看次
字級

由於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資源日益減少,各國都把目光投向海洋,估計全球約有三十五億人以海洋為食物來源,然而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氣候變遷已影響海洋,並對仰賴漁業的人造成影響。台灣為世界重要漁業生產國,對未來漁業生產、出口貿易與漁民生計的變數,必須及早因應。

全球暖化對海洋生態、漁業與貿易影響主要有,一、魚類洄游路線遷移,形成漁業資源重新分配與爭奪,甚至可能引發漁業資源戰爭;二、影響魚類的分布,更會導致魚群數量與結構重大改變,不利資源的再生;三、氣候變遷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穩定,降低生物多樣性,使漁業資源減少,影響漁民生計,衍生社會經濟問題;四、海洋溫度升高,海洋酸化、海流速度減緩,導致海洋含氧量降低,產生「死亡區」,魚貝類和較高等的海洋生命無法生存。

聯合國糧農組織為此呼籲,各國應加強捕撈措施的推廣,並應將氣候變遷的策略納入管理計畫。

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設立漁業與海洋保護區是可行方案,因為海洋保護區可保住生物多樣性,且有助於海洋資源量的補充,對生態、物種恢復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可減輕魚類面臨人為干擾與環境衝擊的雙重壓力。

而台灣雖也設立多處漁業資源保護區,但因沒有嚴格執行相關規範,有些保護區早已廢除或形同虛設,必須盡速改善。此外,鑑於氣候變遷與捕撈行為關係密切,如何透過有效的漁業管理,解決過度捕撈的問題,將是因應全球暖化的重要對策,台灣必須嚴肅思考。

因應地球暖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參與,政府與水產界在強調漁業資源開發利用之餘,也應該懂得回饋海洋,才能做個夠格的地球村民。

李武忠(北縣中和/兼任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