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台北市永康街素食簡餐業者張小姐,經營素食業近二十年,她發現這兩年國人吃素的原因,已漸漸從宗教因素轉向健康取向,「吃肉畢竟對身體有負擔,如果有化學品或添加物更是有害健康。」張小姐認為,這也使得素食人口日益增加。
「吃素不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展現對土地的關懷。」張小姐強調,店裡的食材都是跟信用良好的本土有機小農業者進貨,烹調也採原汁原味、純天然、不造作的風格,要讓客人吃得安心。
當然,國內非素食人口還是占多數,張小姐甚至指出,來店裡消費的非素食者還比素食者多一些,因此店內餐點是以「中式食材、西式料理」的方式呈現,在廣義素食的界定範圍內,提供咖哩或手工餅乾等奶製食品,希望讓素食經營風貌更多元。
張小姐還點出一般對素食的某些誤解:「素食不見得比葷食便宜,尤其是本土的新鮮食材,以國內環境而言並不容易取得,加上經營成本,都會反映在餐點價格上。」
只吃素不吃肉會變得「瘦巴巴」嗎?張小姐表示,澱粉類、豆類或榛果類等素食中也含有植物性脂肪,只要攝取均衡、正常飲食,就不會導致營養不良。
因宗教信仰之故,張小姐自幼茹素。她表示,平常跟友人上館子聚餐時,都會利用機會教育、勸導友人吃素,「但吃素不能逼人就範,必須循循善誘,也不用怕被孤立,這樣才能讓別人領略素食的奧妙。」
張小姐表示,消費者請一般店家提供素食料理通常都會被接受,價格也不會有所差異,「這也是灌輸一般飲食業者『素食』概念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