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氣候問題逐漸升溫為政治議題之際,只要提及暖化,就不能不提格陵蘭的冰冠、冰川和雪原。不僅因為格陵蘭有北極圈最大的冰河,其掌握的水量更占全球水庫的百分之十。這個邊陲島嶼倏地成為全球暖化的觀察對象,流滴汗、掉顆淚都是翻天覆地的警訊。(上圖/路透)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史蒂芬‧薩庫爾走訪這個世界第一大島後發現,隨著冰雪封凍的大地逐漸綻露綠意,島上各行各業正引頸期盼冰川融化可能帶來的新機遇。
生長期延 種菜又造林
當記者吃了位在北極圈內、堪格爾路斯蘇克一家划船俱樂部自家栽植的蔬菜後,讚不絕口,懷疑這些鮮美的蔬菜肯定是出自暖房—因為那裡的夏天,太陽永遠不會落山;到了冬季,半年都是黑夜。
老闆見他不信,便帶他到露天菜園親眼一瞧,菜園內果然欣欣向榮,以往看起來總是白茫茫一片的格陵蘭,如今反倒愈來愈像其丹麥語和英語名—綠色大地(Greenland)了。
過去十年間,北極圈夏季氣溫明顯升高,種種跡象顯示,格陵蘭島正逐漸回復昔日綠色大地的原始風貌。由於生長期不斷延長,格陵蘭南部的農場開始種植馬鈴薯當局也已提出造林計畫,準備在這個沒有樹木、寒風凜冽的島上,大面積種植西伯利亞落葉松。
不結硬冰 雪橇狗下崗
對格陵蘭島上的五萬六千名居民來說,能夠自己栽種番茄和植樹造林的遠景足以讓他們陶醉。格陵蘭島有百分之八十被冰雪覆蓋,幾千年來,當地原住民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居住在沿海地區,主要以捕魚、海豹和鯨魚為生,生活相當艱辛。如今,隨著氣候變遷,因紐特人的傳統生活節奏也產生變化。
變化最大的應屬伊盧利薩特鎮,這個小漁港位於西岸一個冰雪覆蓋的峽灣。二十五年前,港口外的迪斯科灣水域每年冬季都會結上一層既厚且硬的冰,當地的因紐特人便駕駛狗拉雪橇,在冰原上獵捕海豹和魚。
但是最近幾年冬季,海灣裡結的冰很脆弱,甚至不結冰,在長達幾個月的黑暗冬季中,當地人只得將派不上用場的雪橇狗拴在家裡,乘坐漁船出海捕獵。
冰川後退 採礦不再怕
過去十年裡,流入伊盧利薩特峽灣的冰川後退了十英里,對於環保人士來說,這個冰川已成為地球瀕危的具體象徵,但是格陵蘭島的居民卻有不同的看法。
「我們理解這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說話細聲細語的格陵蘭總理柯雷斯特向記者解釋,「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變化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今年夏季,格陵蘭終於脫離宗主國丹麥統治邁入完全自治,自治當局獲得控制島上自然資源的權力,不再受制於人。
島上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黃金和鑽石資源,具有無限的開發前景,由於近年氣候變暖,已經使得在島上長期探勘以及開採不再令人望而卻步。
這片沒有受到人類污染、蘊含豐富資源的北極荒野,正成為投資者的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