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譽為「世紀婚禮」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周在華府落幕,這次美國再也不像過去那樣,無論大會小會緊抓人民幣匯率低估問題不放,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務卿希拉蕊以及財政部長蓋特納還紛紛引用中國名言,號召中美「同舟共濟」,讓這次對話看起來像一次團結大會。
但從討論的內容來看,至少在經濟問題領域,中美雙方似乎並不團結,更多的是「自說自話又自相矛盾」,都把危機的責任和復甦的希望推給對方。
自說自話 自相矛盾
比如,中國一如既往地擔憂所持有美元資產的安全,以及美元匯率的穩定,儘管今年五月份,中國逆勢增持了三百八十億美元美國國債;美國也一如既往地拍胸脯保証美元的強勢地位,並誓言控制財政赤字,儘管二○○九會計年度前九個月的赤字,已經擴大到一點零八六兆美元,幾乎是上年度同期赤字的三點八倍。
再比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美國經濟實現復甦是全球經濟擺脫衰退的前提;而美國財長蓋特納卻表示,若中國成功將經濟結構轉向內需,將促進全球經濟更快、更平衡、更持續性地成長。
遠近目標 游移不定
在自說自話和自相矛盾的背後則是,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美都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徹底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雙方都還在「保成長、保就業」的短期目標以及「解決經濟結構失衡」的長期目標之間,游移不定。預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現有中美不平衡的格局還將延續。
對中國來說,目前有兩個似乎自相矛盾的政策目標:目標之一,希望保持外匯存底不因未來美元貶值而縮水,但這個問題本質上需要中國透過擴大內需來擺脫對出口的依賴,從而逃離美元陷阱;目標之二,中國又希望美國經濟率先復甦拉動出口,以重回以往的出口型成長,而這又會使中國繼續陷入美元陷阱。
對美國來說,這次沒有用人民幣匯率低估這個慣用伎倆來要挾中國,而是推心置腹地要求中國擴大內需。歐巴馬甚至還勾畫了一幅未來美中經濟的平衡願景:隨著美國人更大量地儲蓄,中國人更大量地消費,中國也能成為美國商品的一個巨大市場。
脆弱平衡 仍將持續
相較於單純指責人民幣匯率低估而言,這是解決兩國之間貿易不平衡的合理路徑。然而,從今年美國政府在不同場合表示,迫切希望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行動上來看(相當於維持中美現有的不平衡格局),美國或許還是希望透過提升國內消費,以刺激經濟復甦。
因此,在這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兩國雖然看似針鋒相對,最後卻可能殊途同歸,即中國透過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支持美國經濟復甦,從而帶動中國的出口,中美將繼續維持現有的脆弱平衡。在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這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