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MBA的于麗江,他的名字聽起像個女生,不過他可是貨真價實的男生,去年九月來台灣政治大學商學院MBA當交換學生,主修創業投資管理。
為什麼對創投特別有興趣?一九八○年出生的于麗江說,九○年代初創投開始啟動,初期台灣發展比較快,這幾年大陸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發展速度愈來愈快,甚至超越了台灣的規模,而他的畢業論文就以「創業企業研究」為題,關注兩岸創業投資發展。
于麗江說,目前大陸政府鼓勵「高新技術」的創投企業,所謂的高新技術意謂「高科技、新技術」,像是IT、醫療衛生、環境節能等產業,比較兩岸的發展來看,生產力水平,大陸不如台灣,但大陸的成長速度相當快,產值不容忽略。
他笑稱,這幾年大陸愈來愈多人出國留學後返回大陸創業,被當地人稱為「海龜」(海歸),而本土畢業的學生叫「土鱉」,至於海歸找不到工作就自嘲為「海帶」(待業)。
目前已返回北京清大的于麗江說,來台四個月期間,也曾至台灣元大創投實習幾天,他發現台灣創投產業相當成熟,有一定的SOP作業模式;而今年七月即將畢業的他,未來也考慮創業,問他是否想來台創業?他說:「創業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應會先考慮在北京。」
他表示,光北京人口就約二千萬人,跟台灣人口差不多,市場也不比台灣小,目前IT市場已經飽和,他想朝遠距醫療發展,等到發展至一定程度,再來台灣投資,「畢竟離鄉背井工作,困難度遠遠超乎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