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心靈】領導心靈探索總結

陳怡安 |2009.07.27
571觀看次
字級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愛拚才會贏」似可當作以「利得」(acquisitive)或「獲取」為核心價值的時代主旋律,多數人被獲取更多、更大、更高、更快當作更好而追逐著。如此價值觀,具體表現在對數字的高度關切,像名次、成長率、生產率、獲利率、分數、民調數字等。

一逕追求利得,會令生命的步調急促加快,令人的意識裡總懸掛著濃烈的焦急感,深恐一旦失速,便會掉落失敗的深淵。在不能輸、也輸不得的自我壓力下,卻也鼓勵了極多不凡又亮麗的成果;就在慶幸勝利的當下,又即刻警惕自己「只能高興一個晚上」,不得鬆懈,必須再接再勵。

社會趨勢觀察家把此脈動,用一個「超」字來涵蓋,這是個超快速、超激烈、超複雜的時代。

在利得價值觀的激勵下,人類的確成就了神奇的科技文明,創造了不少生活上的便利;弔詭的是,此等便利,沒能安住人心、助人安身立命,族群之間、國與國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更見疏離,分裂的危機、不安、焦躁、憂悒、疑惑充斥,瀰漫著籠罩生命的愁雲慘霧。

以利得為價值的取向,因立基於利己益我,於是利奪的觸感機靈敏銳,但顧全的利他考量能耐,卻頓失甚或忽略,勝利者遺忘失敗,先進遺漏落後,富強疏忽貧弱。簡言之,利得心態導致人心的偏執,只見存在價值,卻不知有本質的本體究極價值,於是人間疾苦蔓生;然人間因偏頗不全而引發的疾苦,促使我們對領導心靈的反思和探討。

相對於利得的價值取向,我們複習了「給」或「布施」的意義和價值,重新體認慈悲大愛為何是影響人類心靈的核心力量,再度提醒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方便」是建立佛法在人間的具體法門,醫治破碎、失望、苦悶、沮喪、失落、孤苦的良藥,也提醒時時檢視自己發願助人利人的能力││聽的耐力、感同身受的回應力、誠心接納的對話力。

人生何其難得!豈可不珍惜這不可取代的莊嚴價值?每天早晚需反躬自問:「我為何而活?怎麼活才稱得上『值』?」身為領導者則當問:「我能給人什麼?怎樣給才叫緣於慈悲圓滿?」

(本系列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