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肆虐 今夏更增威脅

記者高堂堯 |2009.07.26
570觀看次
字級

旅遊旺季揮不去的陰影 不分地域、不分時間環境問題 愈熱愈嚴重

【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炎炎夏日,向來是旅遊旺季,也是學生放暑假的快樂時光;然而,在民眾暢遊各地山水後,卻有一股無聲無息的威脅尾隨不放,牠們就是全台灣近年來揮之不去的陰影—小黑蚊。

環保署指出,日前一群長庚大學應屆畢業生相偕前往花蓮市遊玩,在下榻民宿的魚池旁遊憩,卻慘遭小黑蚊的侵襲,手臂、小腿上遍布紅斑、腫塊,但這不是個案,只是冰山一角。

氣候暖化 全年為害

「小黑蚊已經是全國、全年度都會發生的問題,只是不同時地嚴重程度有所差別而已。」環保署「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負責人、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杜武俊指出。

杜武俊表示,小黑蚊在近十幾年內已經擴及全台,尤以中、南部的特定地點、農業區為甚,如台中大坑地區(見表);但台中市環保局環管科長沈旭升也指出,即使在北部都市,小黑蚊也會在公園、學校或廟口出沒,以往在台中承辦噴藥作業的廠商,便是來自台北,「他們平時都在中和或木柵等山區周邊撲殺小黑蚊。」

六至八月的溽暑時節,正是小黑蚊在台灣各地肆虐的最高峰。杜武俊表示,與往年同期相較,今年小黑蚊的氾濫情形絲毫未見減弱,「但依今年氣候暖化的氣候異狀和走勢,如果未來持續高溫、多雨潮濕,小黑蚊問題可能破天荒地延續到九、十月。」杜武俊提醒民眾,千萬不可以為遠離所謂氾濫地區,或過了夏天,就對小黑蚊掉以輕心。

隨車移動 擴及全國

相關資料顯示,小黑蚊在十幾年前還侷限於極少數區域,如今卻已擴散全台。原因為何?杜武俊教授認為,氣候暖化、有機農業的興起可能都有影響,如今年二月的暖冬現象,讓小黑蚊較往年同期來得猖獗,但「人、車的移動」才是主因。

「小黑蚊的飛行範圍很小:多在一百至五百公尺內,若風勢大也無法活動;但近二十年內,隨著人口和車輛的增加,小黑蚊就尾隨人群、飛進車廂,不斷移動:從海拔一百五十公尺以下到達九百公尺處,地理範圍也擴及全國。」杜武俊指出,這也造成小黑蚊的傳散路徑沒有規則可循,造成防治困難。

杜武俊表示,第一次被小黑蚊叮咬,通常會有紅腫、癢痛,甚至過敏的情形;但身體機制適應後,再受叮咬就不會產生嚴重反應,加上尚未被證實會傳染疾病,很多人都對小黑蚊不以為意。而炎熱的天氣,使人們出遊時多半穿著短袖短褲,讓小黑蚊更有可乘之機。

「若不去防止被叮咬,無形中就成為小黑蚊繁殖的幫兇!」杜武俊指出,小黑蚊雌蟲非人血不吸,若不斷絕其食物來源,加上到處移動,就會加速小黑蚊的擴散。

防治小組 急尋根治

為對抗各地的「黑衫軍」,環保署於去年九月與國科會合作、撥款一千五百萬元,在台中中興大學成立「小黑蚊防治推廣中心」,由杜武俊主持,專事小黑蚊的研究,並對地方環保單位、社區和民眾進行教育宣導工作;地理範圍廣達台中至台南以及花蓮縣等八縣市。

今年三月中的中南部六縣市首長聯繫會議中,行政院長劉兆玄也指示政委張進福籌組小黑蚊專案小組,未來可望由此全國性組織進行更大規模的防治計畫。環保署毒管處簡任技正劉瑞祥表示,專案小組將由環保署、農委會、衛生署和國科會等單位齊力合作,將在兩個月內上路。

「我們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在單一地區找到根治小黑蚊的方法,如此才能將這套模式推廣到全國各地。」然而,杜武俊也表示,防治小黑蚊並不能單靠官方資源,也沒有特效藥,而是需要全民合作、讓相關防治觀念深植人心,才能根治小黑蚊之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