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與「燦」都可用來形容光彩美麗、耀眼的樣子,如「燦爛」也作「粲爛」,但是「舌粲蓮花」與「舌燦蓮花」是否可以通用呢?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天才橫溢,連平日與人聊天都能「如春葩麗藻,粲於齒牙之下」,因此被稱讚為「粲花之論」。
到了宋朝,有個蘊師禪師,因個性過於耿直,一般人都不願意和他交往,幸好有德韶禪師為其辯護,說他為人癡狂似愚,然而道行之深,讓人測不到邊際。
蘊師禪師死後,留下燦若紅蓮的舌根舍利,「舌燦蓮花」這個成語也被後人用來形容涵養工夫紮實,最後終於修成正果。
可惜時下卻把「舌燦蓮花」用來形容一個人能言善道、說得天花亂墜,真是差之毫釐,而失之千里了!
李白的「粲花之論」,加上蘊師禪師的「舌燦蓮花」,如此看來,寫成「舌粲蓮花」或「舌燦蓮花」,都不算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