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揚明專題報導】知名電腦公司戴爾(DELL)購物網站十天內兩度標錯價,引發軒然大波,超過十萬筆訂單戴爾都不出貨,引發消費者反彈並串連成立「戴爾DELL台灣消費者自救會」,短短十天內已經有超過三千人加入自救會,發起人楊蕙如說:「這是台灣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消費者運動。」
楊蕙如表示,六月二十五日她下單訂購並留下資料後,就不斷收到戴爾發出的郵件廣告,讓她不禁懷疑該公司根本是「惡性促銷、騙取個資」。
楊蕙如認為,戴爾是全球知名跨國企業,靠線上購物起家,卻未建立庫存警示機制,「實在有鬼」,處理整起事件都毫無誠意,傲慢至極,視台灣消費者權益如無物,所以她決定站出來挑戰這個跨國企業。
「消費者權益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靠爭取而來。」監委程仁宏看到網友串連行動,感慨地說:「消費者常是一盤散沙。」必須凝聚起來,共同爭取權益,力量才會大。
「消費權益受損時,絕不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應該站出來,團結爭取該有的權益。」程仁宏認為,零星的消費者往往會被業者各個擊破,無法爭取權益,若多數消費者凝聚力量爭取權益,往往可得到較合理的回饋和賠償。
由於戴爾公司目前並未與自救會聯繫,楊蕙如說,戴爾提供折價券,但限定購買同型商品,且折價後金額仍超過該商品成本,戴爾居然還能因此獲利,令人無法接受。
她強調,自救會希望戴爾出面協商,至少五台以下的訂單都照「標價」出貨,至於數量較多的訂單,則應逐一與消費者協商出雙方均可接受處理方式,她也希望主管機關盡速針對電子商務訂定相關規範,以免未來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卻無法可管。
她強調,若戴爾公司對台灣消費者仍置之不理,自救會將採取跨國訴訟方式求償,目前自救會已尋求國外律師支援,並將籌募跨國訴訟所需經費,讓戴爾公司正視此次事件。儘管可能耗日費時,結局也不一定盡如人意,但楊蕙如說,參與此次行動的消費者,都是「為台灣消費者權益努力的推手」。(自救會網址:dell.sog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