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看到複雜的病理報告、混亂資訊,乳癌病友往往失去奮戰的信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推動抗癌列車,提供病友、家屬與志工正確的資訊,讓知識轉換為力量、對抗病魔。
三年前,劉春華罹患乳癌,但知道自己是屬於惡化快、復發機率高的乳癌病人時,就浮出「沒藥醫、乾脆不要浪費治療」的念頭。

劉春華抗拒持續追蹤,連化療用的人工血管都自行拔除,常呆坐在客廳到天明,念小學的女兒也非常難過,老師特打電話給劉春華詢問,孩子為什麼不快樂。(記者邱麗玥攝)
在其他病友的鼓勵下,劉春華再度參與講座,發現「恐懼來自於無知」,為了親眼看女兒長大、披上婚紗,又重生抗癌念頭。
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葉名(火欣)表示,隨著宣導教育及篩檢率提高,新增乳癌患者存活率多逾九成,而平均治療成功率也逾七成五。
目前也有新研究顯示,標靶藥物搭配化療,效果不差;針對難治療的三陰性乳癌病友,也可有效延長無惡化存活時間,因此乳癌病患「只要不放棄、絕對有希望」,永遠有最新的醫藥發展。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孫蘭玉說,許多病友不敢面對疾病,或沒有管道瞭解低估病情,因此特別開辦「乳癌抗癌列車系列講座」,也將發行「如何看懂乳癌病理報告」小手冊,要所有乳癌病友都能當個「智慧病人」、勇敢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