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日前由總統發布施行,正式生效。受矚目的是,規範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等公共建設,辦理新建、增建、改建或修建工程達一定規模以上者,應設置太陽光電、氫能或燃料電池發電設備。
行政院長劉兆玄周六將前往南科園區,視察台達電南科廠的綠建築示範,作為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推動的參考,不排除宣布公共建設須使用再生能源設備的政策新方向。
行政院近來推出與綠能產業有關的兩大計畫,一是公共建設應裝置再生能源設備,二是四年五千億元擴大公共建設計畫,至少需百分之十即五百億元經費含綠能成分,包括綠色材料、綠色工法或綠能設備。
行政院的計畫是裝置再生能源以太陽能光電板、風力(小風機)、沼氣發電等為優先標的,以一年公共建設預算四千至六千億元的規模,將為太陽光電板及風機等再生能源產業挹注很大的商機。
在行政院所提能源產業中,最有潛力、最具市場優勢的就是太陽能發電。台灣生產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在世界有一定優勢,能源轉換效率也頗有競爭力。但台灣目前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僅五百萬瓩,去年的發電量則是六百萬瓩,約只能提供給一千六百戶家庭使用。
相較於日本,二○○六年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就已達到一七○九百萬瓩,是台灣的三百六十多倍;就連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南韓,同年也達到三十四點七百萬瓩;大陸的太陽能裝置容量,則已達七十三百萬瓩。
大陸山東省日照市,長年都是晴天,幾乎所有房屋屋頂都裝了太陽能板,未來的新大樓也都硬性規定安裝太陽能暖氣。日照市大量使用太陽能,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五萬多公噸,地方政府現在還在開發風力發電,要將日照市變成百分百的環保城市。
日照市正如其名字,一年有兩百七十天是烈日當空,當局充分利用天然資源太陽能,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市民都使用太陽能,成為一個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城市。日本、南韓及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緯度都比台灣高,日照條件也都比台灣低,但他們對於太陽能發電的重視,卻遠比台灣來得多。
台灣的大樓多為玻璃帷幕牆,由於太陽能板需要大面積才足以發電,即是規畫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好地方,但目前為止並沒有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公共建設方面,工研院曾在竹東鎮試驗性地設置太陽能公車候車亭,台北縣政府大樓旁也在年初設置太陽能候車亭,則是官方首度設置。不過這只是個起步,台灣還有很大的空間,供公共建設發展太陽能光電。
除了核能、石油、煤炭、天然氣,另有風能、太陽能可讓人類選擇,其中以陽光豐沛最吸引人。豐沛的陽光照耀全球各角落,沒有種族、膚色、區域之別,不會有爭奪能源的戰爭危險,卻有取之不盡的方便。尤其全球暖化的結果,日照能源更具投資潛能,公共建設使用再生能源設備,應以太陽能為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