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大,每年接近八月年度簽約的日子,安寧護理人員又會面臨一年一次的離職潮,怎麼辦呢?」護理長愁眉苦臉。
「她們為何離職?」
「有的是因為體力無法勝任安寧療護的工作,有的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有的是有說不出的苦衷,唉!好不容易訓練這麼久,浪費我們栽培的心力,…」
「找出適合的人格特質,應該是最重要的吧?」
「問題是,要如何挑選呢?而且有的人做得好好的,卻等到四、五年後,才發現做不下去,真讓人惋惜。」
護理長這一番話,讓我想起十年來,安寧團隊每次招收新護士時,來報到的二十人當中,有十人在工作後的第一天,就當場放棄。另五個做兩、三個月後,在還沒弄清楚與末期病人的「同在」、「共命」該如何分界前,就舉白旗投降。
更讓人可惜的是,願意繼續從事安寧工作的五個護士中,有兩位家長,因捨不得子女為病人太辛苦,而不讓她們繼續在安寧病房工作。
然而,最讓人扼腕的是,留下來的三人在兩、三年後,除了會漸漸出現「身心耗竭症候群」,還會因為自己的悲傷經驗,沒有好好處理完畢,最後也不得不離職。所以到最後只剩下一個人繼續工作。
「每次想到這裡,我的心總是會滴血。假如連醫護人員,都不知道怎麼將自己拼湊完整,又如何幫助臨終病人,完全地重整生命呢?」
「尤其自己過去悲慘遭遇的傷口,被病人相似的傷痛情境觸發時,特別容易產生莫名的難過。」
「這是因為長久被隱藏、被偽裝在內心的悲傷經驗,所形成的『心牆』,擋住內在情感宣洩的管道,所蓄積的壓力。」
「這壓力一旦爆開來,威力會大到連我們照顧者都無法承受,甚至影響工作效率。」
「問題是那面隔絕內心深處最糾葛、最不敢碰觸、又最黑暗空間的那面牆,卻往往是被保護在潛意識裡,最難被接觸到的心牆。」
「要走出潛意識裡的這面悲傷心牆,真的很不容易耶。對了,周老大,您為什麼可以做安寧療護那麼久呢?」
「因為我有獨門武功│自我療癒。」
「何謂自我療癒?」
「一言難盡,除了靠多讀書,多練習外,更要有慧根。」我故做自大地說。
「那我們這些沒什麼慧根,又不會自我療癒的人,該怎麼辦呢?」護理長故做謙虛地問。
「首先要積極鼓勵自己跟同事,誠實面對各自的悲傷,並向前輩或專家求助諮商,先將各自心靈的缺塊,好好補齊後,才能提供病人完整的照護。」
「接下來呢?」
「再藉著同儕愛的支持、或專業的力量,勇敢地把黑暗心牆推倒,讓溫暖的陽光,滋潤我們即將耗竭的心靈,才有能量繼續健康的走下去。」
「我懂了,除了對病人、同儕有慈悲心之外,先對自己疼惜與療傷,才是最基本的照護。」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