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金門訊】金門縣金城鎮南門五月初發現古砲遺址,在出土二十門古砲後,昨天開挖埋藏在地層露頭的九門古砲,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維鈞表示,九門古砲堪稱完整,有希望發現砲身銘文,尋找出古砲鑄造年代,進而揭開歷史謎團。
南門古砲遺址自五月初以來已發現二十門古砲,金門縣文化局曾聘請中研院院士黃一農勘查,因古砲鏽蝕嚴重,砲身未見有關鑄造紀錄的銘文,黃一農依型制及材質研判,頗接近十七世紀之砲,應屬「紅夷型前膛裝填式滑膛鑄鐵砲」,身世仍待確認。
昨天開挖的九門古砲,最長約一點七公尺,最短為一點一公尺,除了有一門砲身先前因施工折斷、部分砲管遺失外,其他都很完整。金門縣文化局將移往金門縣文化園區暫存,進行量測和研究。
金門縣文化局說,二十九門古砲移除後,遺址將繼續開挖,並邀請金防部排雷大隊支援地雷搜索器偵測,以利發現遺址是否還有古砲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