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戴爾公司的網路購物系統昨天凌晨再度發生標錯價事件,一台售價六萬一千元的筆電,若更換零件只賣一萬八千多元,並傳有人大額下單;消保會強調,戴爾兩周發生兩起網路購物烏龍,將移請公平會調查。
台灣戴爾網站(www.dell.com.tw)二十五日晚間出現「標錯價」事件,所有產品都比原來標價便宜七千元,戴爾總計一晚上湧入了四萬六千筆訂單,訂購的螢幕、NB等產品約十三萬九千台,價差損失高達數億元,戴爾最後以提供一千元、三千元折價券方式,希望解決消費爭議。
但這波爭議還未解決,戴爾網站昨天再次標錯價,一台六萬一千元筆電,只要改了處理器的購買選項,價錢瞬間打三折,變成一萬八千三百元,有人下了兩千多萬元訂單,甚至傳出有人「不小心」下單買了三億元;爭議事件有擴大、複雜化跡象。
消保會指出,消保官昨天與戴爾公司總經理廖仁祥洽談過,戴爾緊急將網頁取消,並再度告知美國總公司這情況。
至於二度標錯價引發的消費糾紛怎麼處理?戴爾已在第一時間道歉,但具體做法最快今天才會明朗。
消保會強調,由於網路下單為「要約」(契約生效),還是只是「要約誘引」(待業者同意,契約才生效,之前訂單可取消),是網購糾紛最大爭點;籲請經濟部訂出網站購物契約何時生效的定義、怎麼賠償等規範,以免糾紛不斷。
經濟部官員表示,非主管機關,無法源可據以規範管理,網站標錯價事件過去亦曾發生,消保體系應可循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