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外觀宏偉,乳白色新山門襯著深藍,映入眼簾透澈冰心,正如達摩祖師傳法偈預測了「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禪宗傳奇。
今日少林寺信徒香客雲集,禪反而隱沒在川流人聲裡。回推歷史,當初達摩就是因為不喜浮華,才來此隱居的。
中國南北朝時期,達摩從印度經海路東渡而來,由廣州登上岸後,便引起篤信佛教的梁武帝注意,他力邀達摩入宮,「請問造橋鋪路、供僧行善功德有多大?」達摩一句:「了無功德」,竟惹得武帝拂袖而去,最終以話不投機,被請出了宮。
之後,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北地行化,發現洛陽佛學競逐浮華,偏執義理,與南方只追求人天福報都離佛甚遠。於是選擇了「維摩一默如雷響」的「默然」態度,行至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上的石洞中壁觀禪修,一坐九年。
由於日光長照,達摩的影子自然留影於壁上。這一默反倒開啟了中國人對禪的興趣,也等來了慧可斷臂求法的傳法因緣。
昔日,達摩洞因位在五乳峰頂,距少林寺後方有幾公里遠,遊客多不前往,只有少數朝聖者願攀登六百石階,朝拜祖師。據說,曾有人建議修建纜車直通達摩洞,但少林寺住持永信法師反對,他說:「如果真有誠心,更應該徒步上去,才知求法不易。」
達摩洞上,有位奇僧,名永慶法師,與永信法師同一輩分。他每日清晨上山,天暗下山,如此日日守護達摩,長達十年。他面黑滿鬍,舉止粗獷,卻心思細膩,眼神銳利活像達摩,讓人一時間忘卻古今,還以為達摩至今仍在開世人一個玩笑呢!
問他為何來此?永慶法師望著遠方,僅說了一句「緣分」後便默然,無聲勝有聲地做了最好的回答。
少林寺內,留有歷來武僧踏石成洞、手指插樹留孔的見證。少林武術晚於禪法,源於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開始,以僧練兵成為傳統,演變至今,少林武僧的武術表演儼然成為另類弘揚佛法的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