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基因會一路跟隨孩子,怎能不積極防範?」無獨有偶,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投入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也有二十二年,民國九十年成立的小羊之家,更是台灣第一所專門服務目睹暴力兒童的機構,陪伴孩子度過生命黑暗期。
觀察被輔導的孩子,不難發現他們共同的疑慮:「那一天輪到我?暴力有停止的一天嗎?我的幸福在那?離開家為什麼還那麼痛苦?我不想做『抓耙仔』!出庭證明爸爸打媽媽,所以我才是家庭破碎的背叛者嗎?都是我的錯?」
善牧基金會處理目睹暴力兒童服務的督導楊雅華表示,目睹家暴的孩子會壓抑情緒,在旁人眼中,他們很自卑、不講情理,受到碰觸就會發怒,有自殘和傷害別人的行為,但小羊之家社工主任郁佳霖強調,他們通常是被霸凌的對象。
郁佳霖說,這些孩子只有意識到「將被侵犯」的時候,才會攻擊別人,是「防衛行為」,不是暴力模仿;但也有情況是,目睹暴力兒接受了家人允許暴力存在的觀念,所以未來也可能毆打父母,反而不會傷害外人,但這還是父母造成的。
小羊之家協助孩子建立正確觀念,改變偏差行為,並懂得保護自己,目前有二百個孩子接受輔導;然而內政部兒童局指出,去年卻新增一千零九十件目睹兒案例,沒被小羊之家輔導的孩子還很多。郁佳霖說,最無奈的是小羊之家只能服務「能夠走出來的人」,社會應給予那些被夫家控制的外籍配偶和不同意子女接受輔導的父母一個正確觀念,讓孩子活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