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親身經歷過離婚時的焦慮和不安,所以在服務個案時,也能用同理心面對。
記者李祖翔攝
現代婦女基金會已成立二十二年,早期以提升女權、替婦女設計生涯規畫和舉辦講座為主要服務,有感性侵事件頻傳,婦女生命安全不受保障,遂開始接受被害人保護工作;在性侵案件裡,基金會還看出端倪,將婚姻暴力受害者列入需要保護的對象,積極倡議修法,促成各縣市成立家暴防治中心。
過去媒體指出,因為失業使男性受家暴的比例增加,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認為,失業只是讓不願求助的男性浮出檯面,不表示男性受家暴數增加,但「失業率上升,離婚率反而下降。」因婦女怕離婚後問題更多,選擇隱忍,不過研究指出,女性最多隱忍五年,五年後就會求助,所以「女性仍是主要弱勢」。
服務案件十八年的姚淑文身經百戰,像家暴、性侵處理等保護型社工,須受法律、家庭重建和心理學訓練,她的工作從整合資源、解決法律問題、協助諮商師會談,到代辦離婚手續、陪同法庭出席都有;與基金會撫癒的孩子相處就像姊妹,認識的都稱她「小姚姊姊」。
姚淑文從具有暴力傾向的男人手裡拯救婦女,當然遇過恐嚇威脅,甚至遭挾持,她說:「有次陪同受害婦女出席法庭,被犯案的親友『請』到電梯去,威脅不能處理此案,很慶幸他們不知道電梯有監視器,也不知道我會找法警並賴著不走,否則不曉得有什麼後果。」
在服務中,她也為女性的韌性動容,像其中一個個案,長年被先生拳腳相向,恣意性侵讓她懷了十三個孩子,但為了拉拔孩子長大,她選擇沉默。另一位媽媽,學歷不高、沒一技之長,離婚後搬出夫家,還要照顧三個孩子,個頭只有一百五十公分、體重四十公斤的她,硬是做了駕駛貨車、搬重物的工作。
很少人知道性侵和家暴對受害者的影響有多嚴重!以家暴來說,受傷的孩子認為被虐是自己做錯導致的,而被性侵的受害者則會喪失部分記憶,害怕親密動作;共通點是焦慮、害怕,甚至一生走不出陰影,隨官司不斷開打,創傷反覆提起,更造成多重傷害。
姚淑文認為,「法律資訊」是關鍵,所以現在她準備進修犯罪防治的博士課程,為自己和基金會的未來再進一步,她說:「一定要打造零暴力、零侵害的生活空間,讓孩子和婦女免於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