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民俗】車站月台賣便當

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2009.06.25
2017觀看次
字級

「空洞--空洞--」火車在鐵軌上緩緩地滑行著,發出機械式的聲音,聽得人昏昏欲睡。

車速逐漸慢了下來,原來快到站了。這幾乎每站都停的火車,每到靠站,乘客們都會稍微回神一下,因為月台上叫賣的小販,總會吸引無聊乘客的眼神,甚至掏出錢來買東西吃。

常坐火車的人,經常見到幾張熟悉的面孔,在車站的月台上奔跑。他們的胸前揹著木箱子,箱子裡擺了飯盒、紅蛋、香煙、口香糖、餅乾、糖果等等。小販有的會在火車停下來的短暫時間裡,衝上車去賣,有的就在月台上賣。

車子進站了,小販走到車廂旁鼓足精神,喊叫著:「便當--便當--」他們喊叫的腔調很特別,像在唱歌一樣。仔細看他們,個個都身強力壯,因為吃這行飯,經常要在月台上奔跑,有時還要追著火車跑,沒有好的體力和腳程是不成的。

當年的火車,車窗都可以開啟,想買東西吃的旅客,會將頭探出車窗外喊叫:「賣便當的--」小販聽到了就會三步併作兩步,飛快地奔跑過去。

火車在每一個站停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小販必須衝鋒陷陣地跑來跑去才能多做幾筆生意,遞飯盒、香菸、零食、收錢、找錢,動作都要快。經常看到火車已經開了,小販還追著車子跑,為了要向乘客收錢或是找錢,那景象實在驚險萬分。

火車開動了,愈開愈快,終於小販不追了,他們揹著木盒的身影,被遠遠的拋在月台上,不知賣出的東西錢都收齊了嗎?或是還有來不及找錢的?木盒裡的東西今天都能賣完嗎?

這熟悉的景象,曾經深印在許多人的腦海中,難怪劉興欽老師要為這些小販寫一首打油詩:「車站月台賣便當,邊跑邊喊很緊張。短暫時光要把握,希望今天能賣光。」

小販的叫賣聲和身上披著印有鐵路局標誌的背心,是早年多少乘客所熟悉的景物,在火車電氣化,車廂不斷更新,車上配備空調,車窗再也不能打開後,月台上令人懷念的小販身影也跟著消失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