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情花意】豌豆

菲爾 |2009.06.23
509觀看次
字級

豌豆,品種繁多,圓身的又稱「密豆」、「甜豆」;扁身的稱為「青豆」或「荷蘭豆」等等,並有硬莢、軟莢之分。

豌豆的名稱始見於張揖的《廣雅》,金元以後「豌豆」逐漸成為正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豌豆因「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

它起源於亞洲、地中海地區和小亞細亞西部,在中國有二千多年的栽種歷史,最初僅見於少數民族聚居的西北地區,在漢代河西地區也有大量種植。

豌豆顏色翠綠,其種子、嫩莢、嫩苗皆可食用,除可作蔬菜,並可當綠肥和飼料;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記載發豌豆芽作菜食的方法。

蒙古帝國的中書令耶律楚材也寫過:「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蔞蒿點韭黃。」說明當時就有將豌豆、蔞蒿等植物作為日常菜餚的習慣。

豌豆還可以用來製作許多小食,比如豌豆黃、豌豆糕。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宮廷至民間愛吃的食物。

《故都食物百詠》是一本講北京小吃的書,作者卓然是這樣寫豌豆:「從來食物屬燕京,豌豆黃兒久著名。紅棗都嵌金屑裡,十文一塊買黃瓊。」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也可作藥用,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載:「豌豆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豌豆還有利尿、止瀉、益中氣、消癰腫;治腳氣、脾胃不適、呃逆嘔吐、煩熱口渴、心腹脹痛等效用。

由於豌豆容易栽培,在古代鬧饑荒的時期,還曾是救人的食物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