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興起買了一盆玉蘭樹。甫入客廳,一股馥郁馨香率先撲鼻襲至,「好香啊!」我不禁脫口讚嘆,目光隨即被那盆亭亭綠樹給吸引過去。
這株玉蘭高不及腰,枝葉卻伸展秀緻,清麗極了。不過吐露幾朵黃白素淨花兒,那股郁香早已悠悠然飄逸空中,為客廳增抹一層愉悅光采。
有花樹近在咫尺,多麼賞心悅目!雅愛花樹的我不時讚它幾句,母親見彼深得人心,歡喜之餘,數日後,又買回一盆神韻相仿的花樹。有朋新至,我不免再細審一番,總觀樹姿,細數朵朵香花,新盆氣勢顯然要略勝一籌,無怪乎母親會動心買下。
可問題來了,這種芳心意屬庭園的花樹,讓其久居室間不受陽光雨露潤照,終不是辦法。
然而放眼滿院景致,在母親慧心整頓下,早已呈現花木繁簇、生意盎然之象,僅能容許一樹落地生根。於是乎,這兩株玉蘭有了不同待遇:一株幸運移種院落一角,與夜來香緊鄰為伴;另株則依舊委身區區花盆,搬至戶外與同伴相鄰,表面雖似形影不離,樹下境況卻天壤有別,一種恣意與窘迫的對比在土壤下悄悄進行。
「早知道,買一盆就好了。」母親不只一次這麼說,佇立院中眼觀一樹欣榮一樹委靡的我,亦深覺同感。
由此想起生活中其他類似情況,例如到麵包店買吐司,看了四面八方形色誘人的花俏麵包,盡展風華於前,常會忍不住多買一些,果然,迷在當下之際,要想適可而止是何其不易之事。
其實,不問實際需要,只求多多益善,這是世間許多人的通病。所以,「適可而止」確是一門看似容易實則難修的心理課程,它不僅考驗我們的觀察力與判斷力,也考驗我們收放自如不動心志的堅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