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朋友們談到七年級的婚姻觀,座中有人直指現代許多女性奉行三不主義:「不業、不婚、不育」,情願當敗犬女王,也不投資心血成家,隱隱構築二十年後社會斷層危機的完美風暴。
這一代年輕人在家中受呵護慣了,不懂吃苦的好處,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不景氣的大時代,當然有生活遭困、愈挫愈奮者;卻也有很多年輕人,面對職場工作超時超額比比皆是,而起薪卻更加微薄,耗盡租屋、交通、膳飲的費用,入不敷出,往往要刷卡倒貼,才能維持過去早已習慣的生活水準,因此情願賴在雙親家中當宅男宅女啃老族,繼續過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也不願意在職場立業,拚命工作還受主管喝斥磨練。
普遍不願吃苦若加上凡事沒有耐心,對婚姻制度沒有信心,也成為新女性晚婚、畏婚甚至不婚的心理基礎,這其實透露出人性的悲哀、社會的缺失和現代人際關係的疏離感。
台灣最新數據顯示,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的女性,已婚比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一五,每十位適婚單身女性,就有七人沒有結婚;相對這個數據的還有台灣離婚率居亞洲第一高,每三點五對結婚者就有一對離婚。年輕女性情願和寵物相處,信賴狗兒子貓女兒對主人的忠誠,就是不敢相信身邊的伴侶,會是一輩子能託付身心的對象。
古代社會那種女性要靠男人外出狩獵或辛苦耕耘才能過活的時代,已走入歷史;現代婦女社會經濟地位提高,在家中有機器代勞家務,外食方便,自謀生計毫無問題。
成問題的反而是某些雙薪家庭中的台灣男人特懶,不愛分擔家務,若再加上沙豬主義作祟,把生養子女、服侍雙親的重擔都推給妻子。特自大、不愛讀書自修追求心靈成長,成日沉迷電玩、棒球、股經、彩券。倘再加上婚後仍不改習性,把原始狩獵的本能轉移到情場上,女子結婚不再是替自己找到生命的避風港,反而比較像為自己平靜的生活添昏亂。
然則不婚就能不昏嗎?未必如是,所謂冤家,也許正是上天為妳這輩子選擇的靈修材料,根器在,若非婚姻中碰到該修的因緣,也會在別的人際關係上,碰到考驗,只要因緣具足,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