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多位先進對十二年國教,及破除明星學校的高見,感觸極深,提出淺見,希望社會能更深入探討。
首先,筆者以為,社會重文憑、大家擠明星學校,不會是單純湊熱鬧,或父母親好炫耀的問題,想想看大家搶台大電機、醫科、法律等,除因名校名師,也因同儕競進有助學養,未來機會肯定比別人多,說一生富貴,或許太過,可是工作必然較無虞。
坊間卜卦算命者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善緣、五讀書」,正是一語道中,大多數人讀書難道不是為了一輩子的幸福?說白一點,這是「社會資源爭奪戰」的提前開打。
因此,要破除「文憑」、「明星」甚麼的,就該要回歸社會資源是如何分配、為什麼這樣分配、能改善嗎?這些根本問題上。
近幾十年來,體育英才一律保送大學,政府文官任用一律按學歷級數分等起跳;「師」字輩專業證照一律以大學相關科系畢業為報考資格…,不勝枚舉,是誰讓沒有文憑的人,有相對被剝削感?
筆者無意挑戰既有制度,但我們不該說一套、做一套,社會資源明明不可能平均分配,為什麼大家只說「文憑主義不好」?好!我們不靠文憑,那請問靠甚麼為國掄才、遴選「師」字輩專業人才?試問,你放心讓沒文憑的人施政、沒執照的醫生開刀嗎?總是要「品質鑑別」的,不是嗎?
李家同教授幾年前就憂心地說「我們竟都不擔心學生程度不好」,國教要從九年「提升」為十二年了,李教授那句話卻一直在我心中迴盪,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現在的大學生遠比不上以前的專科生,甚至高職生?為什麼百年前的私塾員,可以去教京師大學堂?答案恐怕就是程度、品質了。
大家失去了品質保證證書,以致滿街難以就業的大學生,所以得找出新的鑑別率,於是補習班生意更好了,補碩士、博士、多益、英檢、電腦證照等,那還不是換湯不換藥?
會有這種情況,恐怕是教育當局的一念之差,把原本中高級教育就該有的社會品管鏈打斷,胡亂「往後丟」所造成的。
文憑主義及明星學校是供需問題,我們卻想用新制度改變它,有用嗎?我們不重品質、不擔心學生程度,只如期發畢業證書,這就是最惡質的文憑主義,所以幹嘛要破除明星學校、主張免試升學?
幾度潸(台北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