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賢齊台北報導】找廁所、跑廁所是子宮肌瘤患者面臨的困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昨天發表核磁共振導航超音波治療儀,免開刀讓子宮肌瘤大幅縮小,且不會產生傷口。但此療法目前健保並無給付。
一名三十九歲婦女,每一至兩小時就要跑廁所,每晚也要起床如廁三、四次,頻尿影響生活使她困擾不已。經檢查後發現體內有三個肌瘤,當中直徑約十公分肌瘤壓迫膀胱,造成頻尿,醫師針對該肌瘤,進行磁振導航超音波療法。三個月後追蹤發現,肌瘤體積縮小約百分之三十五,回歸正常生活。
北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指出,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的生殖器腫瘤,發生率高達四成,若肌瘤太大壓迫到其他器官,或出現出血、疼痛等不適,就要積極性治療。
劉偉民說,此治療方法是由磁振造影(MRI)定位子宮肌瘤,並監控治療溫度,再採用高效能聚焦超音波,將能量聚焦於病灶上,使病變組織壞死。療程不需麻醉或手術,只要短效鎮靜劑靜脈注射,且三小時就能返家休養。
北醫放射診斷科主任李志明表示,孕婦、肌瘤直徑小於三公分,大於十二公分患者,肌瘤超過四顆,或長在子宮內或子宮後方,或腹部曾開過刀的人等,應採行其他診治方式。
此療法療程為六個月,術後將進行兩次磁振造影追蹤。術後可能出現皮膚灼燒、背痛、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兩年有百分之二十二復發率,一套療程要價十六萬。
劉偉民表示,目前子宮肌瘤治療以腹腔鏡手術為主流,大部分病患皆採用此療法。除了有健保給付,腹腔鏡是種微創手術,手術傷口約直徑零點五公分,通常只要三至四天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