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頌然透過生物工程技術,成功培養出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個毛囊乳突細胞,為毛囊再生及移植提供源源不絕的材料,帶給禿頭男性新的希望。
這項研究,不僅論文刊登在全球組織工程排名第一的《生醫材料》 雜誌,昨天更獲頒中央研究院「二○○九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被譽為不可多得的醫師科學家。
林頌然表示,人體約有十萬至十五萬個毛囊,但在基因影響下不少人年紀增長,毛囊逐漸萎縮,頭髮掉落,產生禿頭危機。而人類毛囊有十層結構,如同心圓般從外到內層層包覆,要培養複製並不易,國外雖有類似研究,但無具體成果。
林頌然的研究是從大鼠身上取下約十個毛囊,進行體外培養,並在二十天內培養出八百萬至一千萬個真皮乳突細胞,效率驚人。接下來,再以三百至五百個真皮乳突細胞為一個單位,取下並混合大鼠的表皮細胞,再移植到裸鼠的皮表上,這些真皮乳突細胞即長成毛囊、生出毛髮。
林頌然解釋,真皮乳突細胞就像是帶隊打仗的將軍,把表皮細胞當成阿兵哥,教育它們去完成十層結構的毛囊,而這些表皮細胞也達成使命,努力把毛囊及毛髮做出來。未來可望從動物實驗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為禿頭男性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