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學生惡整老師的報導,讓人對這一代無知的行徑感到心痛,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師重道,到「三人行,必有吾師」的謙恭就教,千年以降,老師地位一直是高尚崇貴。
進入二十一世紀,名利誘惑、環境變遷,價值觀被重新定位,加上時代思潮、科技進步、偶像崇拜等,都讓X、Y世代的思想行為,產生不同習尚文化,拋棄倫常、忘了分際,「脫序」的表現導致師者喪卻教學熱情。另外,偶見師生互毆、不倫戀,師長互告及校園暴力等報導,光怪陸離現象層出不窮,在這種環境下,已難明是非,辨善惡,令人憂心。
有首歌有句歌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是我跟不上腳步,或時代的步調太快了?
年輕人透過高校電玩,和整人、逃學系列電影,原本是視覺特效的惡搞方法,誤以為是真實人生,不知輕重緩急,不懂危害指數的搬上課堂,一旦玩笑開得太過分,導致輕者心靈受傷,重者終生遺憾,即便是無心之過,內心的愧疚,恐怕用盡一生都無法彌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奉勸學子將心比心,不要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若你不喜歡別人開玩笑,也請你放棄這無心之過,因為往往會出差錯。
寄語師者,不必產生挫折感,教育乃百年大計,並非一蹴可幾,請勿忘初衷,除了授業,傳道、解惑更難為,要有「捨我其誰」精神,發揮「大悲菩提心」有教無類,為品德教學盡心,若放棄春風化雨,是老師的悲哀,更是學生的不幸。
師生倫理的建立,維繫了校園必要的秩序,所以應配合家庭、社會,導正學生生活習性與道德倫常,如何雕塑成型,但看老師怎麼「下刀」了!
吳一忠(嘉縣水上/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