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瑞士兩年,我很好奇瑞士人如何能保持如此悠閒安適的生活,發生意外的時候,是否也能如此安祥自在呢?一次車禍事件讓我真正領教了瑞士的精神。

有一次由藍斯堡(Lenzburg)辦完事情要回到瑞士佛光山的道場所在地Ggelfingen,我和妙祥法師、安(Ann)三個人坐在月台邊等半個小時搭車回家,正在談話間發現所有的人都往月台總站走去,於是我們急忙去問問看是否有狀況,一位年輕人告訴妙祥法師,因前面發生車禍,所以要改搭巴士前往,但是年輕人也弄不清楚究竟巴士坐到何處,由於擔心車禍不知在那一段路,巴士是否能夠幫我們接上回家的火車?正在詢問時,一輛賓士的巴士已經緩緩地停在路旁,司機打開車門讓所有的遊客順序上車,魚貫就坐後,公車準時地出發了,從知道車禍到安排乘客就緒,前後大約五至八分鐘的時間。
我們站在路旁向年輕人詢問的當兒,一位熱心的瑞士女士載了兩位小孩,將車停靠旁邊聽了許久後,問我們是否是「出家人」?聽到我們的困難後,她連忙熱忱地表示願意開車帶我們回到道場,但是要等廿分鐘讓她將孩子送去遊戲場後,她可以回來載我們,我們說如果真的無車可回去道場就麻煩她,於是目送女士開車送孩子去遊戲場後,我們回到火車站去等待。
後來想想還是去櫃←詢問車禍狀況,精通德文的妙祥法師問清楚情況,原來發生車禍後,火車站立即安排郵政巴士來接送所有的旅客到will am see這個車站,之後就可以繼續搭火車到Ggelfingen。弄清楚後才了解原來瑞士的公共組織系統非常有次序,只要發生任何狀況,都會馬上安排替代的交通工具,不會耽誤乘客的時間。
對於這種臨危不亂的精神和驚人的效率,我真是嘆為觀止,原來瑞士人生活安適悠閒的背後是一連串精密複雜的組織和連繫,即使有意外發生,瑞士政府都安排妥善,決不造成大眾慌亂。這種組織系統是經過嚴密的設計和徹底的執行力方能達到,如螺絲般將機器拴緊能夠確保社會順利地運轉。
就如瑞士是否要加入申根區,也已經討論許久,最近瑞士終於發布消息自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零時起正式加入申根區,取消與其他申根國家之間的陸路邊境檢查,爾後,中國公民持申根簽證可自由出入瑞士。瑞士公民一直可以免簽出入申根國家,申根國家公民以及持申根國家居留證的外國人,也可以免簽進入瑞士。
瑞士加入申根區為世界各國遊客提供了方便,但方便的背後卻是嚴密的組織策畫,有千百個人一板一眼、一絲不苟地精心設計軟體,據載瑞士沒有就此事舉行慶祝活動,瑞士加入申根區表面上悄無聲息,實際上做了大量行政、技術、法律方面的準備工作,僅需與申根區接軌的法律就有七十多項。瑞士警察從八月開始試用申根警察數據信息系統(SIS)。瑞士還對蘇黎世、日內瓦等國際機場針對加入申根區進行改造,並將於明年三月二十九日完成此項工作,屆時將分成申根區航班和非申根區航班專用區。從十二月十日起,瑞士各陸地邊檢站向駕車出入境者發放小冊子,告知瑞士加入申根區後取消邊防檢查和保留海關檢查等情況。出入境物品檢查以及相關的稅務檢查仍將持續,因為瑞士沒有加入歐盟統一關稅區。此外,海關和警方對入境人員的檢查內移,在通往邊境的道路上機動抽查旅客證件。在舉辦大型活動或發生重大威脅時,瑞士將臨時恢復邊境檢查。
瑞士悠閒安適的背後一點也不輕鬆,是冷靜思維策畫執行的結果,一點也不easy,但是我非常佩服瑞士人對公共政策的長期思維考量和執行力。
鵱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