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中巴建交三十五周年之際,巴西總統魯拉上周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之邀,率領商業代表團抵達中國。專家分析,魯拉此行說明當前國際形勢正在變化—新興大國在國際事務中,開始扮演益發重要的角色。
中巴協議 貸款換油
兩國元首不但就進一步加強戰略伙伴關係達成共識,並簽定聯合公報及十二份合作文件,涉及擴大地球資源衛星合作,以及中國向巴西石油公司貸款一百億美元,換取未來十年的石油供應協議。這是中國與外國政府之間的首項共同行動計畫。
魯拉訪中的主要目的是尋求新興市場多邊合作。魯拉在英文《中國日報》中撰文大力拉攏新興市場,強調中巴雙方需要在金磚四國等主要合作機制的框架下加強對話,並指出中巴等新興經濟體有責任協助建立「更公平和公正的國際秩序」。金磚四國高峰會已計畫於下個月舉行。
媒體此前預測,胡錦濤與魯拉的會談將觸及魯拉早前提議的,在兩國貿易中直接使用雙方貨幣(即人民幣與巴西里爾),而非透過美元結算。
金融海嘯 緊繫兩國
「我們兩個這麼重要的國家之間的貿易,如果還繼續透過第三方貨幣來結算,是很荒謬的。」魯拉在接受採訪時曾如此表示。在魯拉看來,當前的金融危機,與美元作為唯一的全球儲備貨幣不無關係,必須要有所制衡。他說:「我們必須增加中國和巴西貨幣的分量,其他領域的合作也都將因此獲益匪淺」。
儘管這次會晤並未簽署直接使用兩國貨幣進行雙邊貿易結算的協議,路透社評論表示,自今年四月份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巴西的最大貿易伙伴以來,這一趨勢顯然還會持續下去,因為能源缺乏的中國和農業、礦業大國巴西間的商務往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全球金融海嘯讓這兩個國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將在未來五年投資一千七百四十億美元,讓巴西成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中的一員,而中國則是少數擁有大量現金儲備的國家之一,所以雙方有充分的合作基礎。
中國 中南美好伙伴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加布里耶里說:「美國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要找中國合作。」
自二○○○年起,中國與中南美洲的貿易額一直維持每年平均百分之三十七點九的成長率。二○○八年,雙邊貿易額達到一千四百三十四億美元,較二○○○年倍增十倍,中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中南美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國。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與智利、秘魯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並與哥斯大黎加完成自由貿易協定可行性研究,今年一月展開正式協商。北京政府表示,在遵循雙方利益、分享獲利和共同發展的原則下,中國將繼續推動與中南美洲其他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