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在台灣發表「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兼論貿易保護主義」演說,重要觀點摘要如下:
貿易衰退將持續
第一個全球化的挑戰與威脅,就是全球經濟衰退對貿易的衝擊。此衝擊並非政策上的威脅,而是事實,全球貿易都因流動性不足,遭受嚴重打擊,衰退程度更是超乎預期,尤其是對耐久財的需求影響非常大,因此「貿易衰退仍會持續發生」。
憂保護主義再起
當經濟衰退時,大家開始恐懼,促使政府採取保護主義。雖然經濟學家都嘲笑此作法,認為自由貿易最好,但政府仍得想辦法保護產業,使其不受經濟衰退所傷。雖然已有一些國家採取措施,但整體而言,目前全球的保護主義還未過度抬頭。
重商主義會出現
現在又重返1930的「重商主義」的凱因斯年代了。雖然重商主義並不像經濟學家所言如此糟糕,只強調出口好、進口不好,而貿易盈餘國家占盡進口國家的便宜,例如英鎊與歐元匯率,促使英國擁有較好的經濟優勢,但重商主義的現象未來仍會出現。
財政的重商主義
不少國家都採取財政擴張性政策,以挽救經濟,但卻面臨赤字不斷增加及有無效果的兩難。例如美國大力倡導人民應愛用國貨以提振內需市場,但此政策只是口號,因為美國經濟未糟到要大家都買美國貨,才能達到財政擴張效果,真正的問題是誰埋單。
匯率失衡難消除
最後一個挑戰就是匯率之間長期無法消除的失衡。政府外債高低有些是政治造成,像德國與西班牙的貿易失衡;新興亞洲的問題則在於外匯存底過多。有些國家是政府扮演資本流出的角色,最常見於外匯存底高的國家,其出超也高,因此並不是太糟糕。現在全球的問題是需求不足,非供給不足,故經濟挑戰格外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