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陳菊登陸的意義

 |2009.05.24
1356觀看次
字級

民進黨發動五一七遊行,抗議國民黨政府的大陸政策「傾中」,行政院長劉兆玄回應說:兩岸關係不可能完全用鎖國心態來對應,全球化時代來臨,台灣究竟要重返國際舞台,或每天關起來吵架?

就在民進黨大遊行後四天,陳菊終於跨出去了!身為當前民進黨最高行政首長,前往北京、上海訪問,以行動碰觸民進黨的鎖國底線;以行動告訴民進黨,不能無視中國存在、崛起的事實;同樣的,也以行動告訴北京,中國不可以只聽國民黨一種聲音。

陳菊的大陸行,大致是朝正向發展,但民進黨如何與大陸往來,也將開始成為內部整合歧異的難題。

首先,陳菊的「破冰之旅」多少仍是孤獨的,在綠營引發「民進黨反傾中政策有兩套標準」的爭議。民進黨高雄市黨部接到許多支持者的抗議電話,深綠的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也表示相當錯愕。

陳菊在北京提到「中央政府的馬總統」,同樣令北京官員錯愕。但陳菊此舉又隱然與劉兆玄的談話應和,亦即「最大公約數與最大共識,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陳菊不但沒做讓民進黨失望的事,甚至做了、說了讓台灣人挺直腰桿的事,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遊走於兩岸之間。

陳菊在黨內也不全然是沒有奧援的,前副總統呂秀蓮就聲援表示,政治要與時俱進,「不容許再用美麗島時代的舊思維看待中國,或把中國仍看成六四天安門事件時的中國。」呂秀蓮強調,政治是「有機的學問」,獨派及本土派也要面對這個現實,不能閉門造車。前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則指出,民進黨必須承認,台灣與大陸的交往已是無可迴避。

至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低調說陳菊是行銷高雄世運,與兩岸問題無直接關係。但陳菊得以訪問大陸,一定是在黨內高層得到支持,最重要的是蔡英文的態度。身為反對黨領導人,蔡英文當然能認識到「逢中必反」政策將導致民進黨距離主流民意愈來愈遠。

民進黨必須正視大陸問題,提出如何面對大陸的具體政策,找回自己的兩岸論述與綱領,因為無論從政治到經濟、從台商到民眾、從親情到人性,民進黨終究不可能無視與大陸往來的前景。

民進黨若認為民主是台灣最強有力的武器,是否該逆向思考,與其長期被動擔心大陸統戰,不如把民主放眼於十三億人口。蔡英文年初撰文說,「民進黨必須務實思考兩岸關係,提出有利於台灣社會發展的兩岸關係政策,擺脫台獨魔咒。」那麼,宣揚台灣主權,是否必然就要反「中」

?與大陸打交道,是否就等於賣

台?新加坡媒體評論說:「民進黨最大的敵人似乎是自己。」

此外,陳菊在北京祭拜早年共同參與黨外運動的蘇慶黎,對記者詢問蘇慶黎的父親是早年台共著名領導人蘇新,被外界視為統派人士,陳菊淡淡回應說,來看蘇慶黎,不是來各自陳述政治立場:「人除了政治,還有人性,人生有那麼多政治嗎?」

的確,兩岸之間的交流,很多是基於人性的部分,人生有那麼多政治嗎?民進黨最大的敵人可能真的是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