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道遊古寺

周朝 |2005.08.21
467觀看次
字級

大仙寺位於枕頭山西麓,亦即在關子嶺群山的尾閭,俗稱「舊岩」。相傳大仙寺為「仙人拋網」靈穴,而碧雲寺為「半壁吊燈火」靈穴,兩地一氣相連,靈光互映。

極具古典之美的大仙寺,由福建高僧參徹禪師受參軍陳永華延請來台,結茅棚於此修行,至乾隆十二年,興建佛殿,經多次重修,始成今日規模。日據時代大正十年,大雄寶殿建築完工,莊嚴巍峨,為全台之冠。而後分別自印度、日本東京迎來白玉佛像及阿彌陀佛佛像,遂成為南台灣的佛教中心,全盛時期,擁有僧眾三百餘人。台灣光復後,開闢關子嶺環山道路,乃增建廂房,以供應法會期間及平日信眾膳宿。穿過大仙寺的山門,往寺內走進,映入眼簾的是莊嚴富麗的大殿。內部依序有正殿、觀音殿、三寶殿,右側有地藏殿、安壽堂,延壽堂,各殿堂恢宏壯闊,莊嚴肅穆。

火山碧雲寺原名「火山廟」,奉祀觀世音菩薩,位於枕頭山西南山麓,俗稱「新岩」。背倚秀麗的枕頭山,面向群峰起伏,蒼翠廣闊的嘉南平原,居高望遠,臨近的白河水庫盡收眼底。每當暮鼓晨鐘,煙嵐迷濛,在莊嚴的宗教氣氛中,令人滌蕩雜染,身心清淨,深深體會「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碧雲寺的開山祖師釋應祥,原是福建省晉江縣名士,清乾隆時渡海來台,並恭請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隨身攜來,遍遊南部各地,先是供奉於阿公店,再迎供於大仙寺。住居到嘉慶元年,釋應祥祖師雲遊山水,尋覓晚年隱休之所,乃發現枕頭山麓氣勢不凡,寒風不侵,於是,落腳結茅構宇,再將大仙寺的觀世音菩薩聖像迎移其間供奉。隨後,有安溪、土庫、番社等地的儒生林啟邦等八人,隱居碧雲寺大岩石頂,專心為學,並於嘉慶十一年應試,皆榜上有名。榮歸返鄉後,眾人感佩觀世音菩薩的靈佑,遂捐款興建,是碧雲寺立廟之始。

碧雲寺山邊門有兩隻銅獅雄踞殿前。迎門而入,前殿為觀世音殿長生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其後為山岩砌建成的高台,立有巨型白色的觀世音菩薩塑像,後壁襯以各種資態的十八羅漢浮雕像。由前殿旁台階往上走,可看到一座美侖美奐的大雄寶殿。廟寺屋宇飛簷,樑柱處處雕樑畫棟,刻工彩繪極為細致。山門旁,有兩塊墓碑,一為開山第一代釋應祥祖師墓碑,一為開山第五代芳債興墓碑,放置的地方稱為「出米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