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健忘,歷史總不斷重演。從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一九九○年代拉丁美洲金融危機、一九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到這次金融海嘯,類似的泡沫不斷發生,泡沫破裂後的風暴更難以收拾。經歷這次世紀金融大海嘯的衝擊,不論政府、企業或個人實在應記取教訓,努力避免金融危機捲土重來。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日前來台訪問並拜會馬英九總統,在台掀起一陣克魯曼旋風。對於這次金融大海嘯,克魯曼從歷史的角度觀察認為,這次危機與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一九九○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非常類似;美國若未妥善因應,可能步上日本十年失落的後塵。
從歷史角度看,當人人瘋狂追逐高利,完全忽視風險之際,危機就要發生了。回顧二○○七年七月十九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首度站上一萬四千點高峰,但三個星期後,法國巴黎銀行暫停贖回旗下三檔基金,揭開本世紀最大金融危機的序幕。一年之後的九月十五日,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到全球。
因應這次世紀金融大海嘯,克魯曼提出二個藥方,首先是央行應充分提供流動性資金,避免信用緊縮影響企業與個人的籌資;其次是承襲凱因斯理論,政府應擴大財政支出刺激景氣,以避免經濟陷入衰退。不過,克魯曼反對不當的減稅,他認為,經濟衰退需求低迷之際,政府不當減稅反而圖利富人,受減稅之惠的民眾,通常會把錢存起來,無法達到刺激景氣的目的。
各界關切全球經濟何時能脫離衰退的泥沼,然而,不論景氣何時復甦,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即使全球經濟安然度過這次危機,類似的金融危機是否會再度上演?究竟美國金融體系出了什麼問題,金融監理存在那些缺失?台灣的金融體系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
依克魯曼的分析,這次引爆金融危機的是「影子銀行」,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等,它們不是傳統銀行,卻提供類似銀行的服務,包括各種結構型投資工具與衍生商品,規模甚至比傳統銀行來得大。這些「影子銀行」的風險高得嚇人,卻未受到應有的金融監理。
為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金融危機,克魯曼建議政府應適時推動金融改革,尤其要對那些出了問題要納稅人來收拾善後的「影子銀行」嚴加監管,否則類似的危機層出不窮。遺憾的是,目前各國政府主要目標均放在推動刺激景氣救經濟方案,反而忽略了必要的金融改革。
台灣的金融發展向來唯歐美先進國家馬首是瞻,鼓吹自由化與國際化,如今最自由的歐美金融市場卻失靈了;以往歐美市場強調透過不斷併購而壯大,如今超級金融巨獸已變成「大到不能活」的恐龍。在後金融海嘯時代,我們的金融機構是否還要一味朝向超大型發展,我們的金融監理制度還有那些漏洞;在克魯曼旋風過後,政府與民間都應好好檢討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