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自從學起了刀馬旦,自然在腰腿的武功底子上務求紮實。《貴妃醉酒》是此行最為繁重的戲碼之一。在梅蘭芳之前,有月月紅、余玉琴、路三寶等人擅長此戲。他們在銜杯、臥魚、醉酒的台步,以及執扇之姿和看雁的雲步、抖袖等各種程式化的演出中,完成了極為細緻的做表。這意味著梅蘭芳在這齣戲裡,能夠揮灑自我意志的空間,已十分狹窄。
楊貴妃因愁苦而飲酒,始則掩袖表示含蓄,繼而在微醺中放開手來,然後以美麗的姿態表現她的醉意。曼妙的歌舞融化在音樂節奏裡,使滿座搖漾著醉人的華麗氣氛。舞台上的貴婦,既已不能自持,卻又不至於東倒西歪,演員需恰如其分地傳達貴妃的美麗與苦悶。然而這齣戲裡的三次臥魚身段卻困擾著梅蘭芳:「我學會以後,也是依樣畫葫蘆地照著做。每演一次,我總覺得這種舞蹈身段是可貴的。但是問題來了,做它幹什麼呢?跟劇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埋藏在心裡的結,終於在抗戰期間,因閒居香港,無意間在草坪上嗅聞了一朵花而突然解開了。「當時我就理解出這三個臥魚身段,是可以做成嗅花的意思的。」此後不久,抗戰勝利,梅蘭芳回到上海再度演出,便將此戲改成臥魚嗅花了。曲藝家悉心聯繫劇中人物的動作與思維,終將舞台藝術推向合於情理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