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根據醫學報告,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與缺乏運動,罹患大腸癌人數愈來愈多且年輕化,五月七日將開展的二○○九第五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主辦單位,昨天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君照,講解大腸癌防治。
「財富是賺不完的、也不能真的擁有,只有健康才最實在。」張君照舉醫師同僚為例,許多技術精湛的醫師是醫院不能缺少的人才,但往往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非得等到「大腸被息肉完全堵塞」,排便不順,否則不會做檢查;如果驗出腺性息肉有可能是癌症零期。
評斷罹患大腸癌與否的主要關鍵,就是「摸到腹部腫塊」和「嚴重的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症狀是臉色蒼白、排便無法一次排盡、血便等,年輕者會出現右側腹部會痛,張君照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檢測口訣是「黃金五十」,只要到了五十歲每兩年至少做一次大腸鏡篩檢及大腸X光攝影,或自費麻醉費用一萬以上的無痛性大腸鏡、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等檢查。
講座中,民眾提問:「常有便秘和脹氣等不舒服的症狀,需不需要照大腸鏡?」張君照表示,通常飲食和作息不正常就會有大腸激躁症的現象,但是做完整的篩檢比較安全;他還說,應養成每天早上或固定時間排便,平時多吃蔬菜、益生菌、優酪乳和奇異果,「遠離肥胖是關鍵」,否則就得勤作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