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棒球大聯盟開打了,去年跑壘受傷休息近10個月的王建民,終於上場了,但這第一仗打得甚是辛苦。第一場建仔敗投的訊息,大家以為是意外;第二戰王投一局就失8分,這時大家開始議論紛紛:有說應再等看看、有謂球感未找到、投球姿勢走樣、求勝壓力太大……。而建仔的第三戰,王只一局好投,第二局卻又狂失8分退場。如此大量失分的驚天連三敗,到底建仔怎麼了呢?
這讓我想起一位經戰沙場甚久的將軍,與禪師問道的公案:
將軍問:「如何在面對人我、事物的挑戰中,能不退修行之心呢?」
禪師反問:「你領兵打仗時,是否有勝敗的問題及挑戰呢?」
將軍答:「當然有。」
禪師問:「勝利先不談,若打仗失敗時,『屢戰屢敗』跟『屢敗屢戰』有何不同呢?」
將軍答:「會『屢戰屢敗』主要是不知為何戰敗?當打仗時心想著:『可能會敗』,當下未打即先自敗,故爾『屢戰屢敗』;而『屢敗屢戰』則知道自己戰敗為何?雖經調整後還是戰敗,但打仗時是想著:『如何不敗?』最後雖還是敗了,但不會未戰先敗,而是充滿著無限希望的『下次如何不敗?』如此努力終能不敗。」
禪師答:「你問的『如何能不退修行之心?』我已經回答了:『屢敗屢戰』即是。」
連三場皆被大比分KO的建仔,到底「信心」還在嗎?建仔說:「自信多少受到影響。」(四月十五日《中國時報》);第二戰的賽前,投手教練艾蘭德表示,王建民修正了技巧上的瑕疵,並展現他典型沉重、下墜的伸卡球。艾蘭德提到:「他心裡想太多事,他不相信自己。」然而,經過三次震撼教育後的建仔又是如何呢?四月廿二日的《聯合報》他說:「我的信心還在。」
這珍貴無比的「信心」,都是透過每次失敗後,得到的一次「獎勵」所累積而成。當我們收到許多的「失敗」時,便可換得一個用錢也不易買到的「成功」。是以,若能有「屢敗屢戰」的不退希望,則「成功」必將屬於此人。且讓我們一起來為建仔,也為自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