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缽始於佛陀時代,星雲大師曾說:「托缽興學,可以培育人才、教育社會、提昇信仰、增加人緣、增加榮耀、增加功德、增加生命力。」因此,行腳托缽的意義,不在於「托」得多少錢,而在於那個「缽」如同一塊福田,在春天播種、秋天收成。
【本院訊】佛光山叢林學院師生,本月十二日到嘉義舉行「佛光山百萬人興學行腳托缽」,獲得地方人士及官員的支持,共同在此次托缽活動中植下福田。
行腳托缽過程中,受到當地佛、道教團體、民眾夾道熱烈歡迎,沿途香案林立、鑼鼓喧天、鞭炮聲不斷,大家扶老攜幼,以最虔誠恭敬的心來參與此一殊勝難得的活動;法師們手持錫杖,面帶微笑,踏著穩重的步伐,整齊莊嚴的隊伍,一步一腳印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一句「阿彌陀佛」感動了多少嘉義鄉親。曾就讀南華大學的陳同學表示,「第一次投缽,感覺心裡很平靜、很熟悉,這是個淨化人心的活動。」
多年來默默護持「百萬人興學」,並擔任行腳托缽宣傳、護法的李茂男檀講師表示:「當年因為星雲大師的一句『希望用青春活力讓佛光會走出去』,因此一步一腳印實踐大師的人間佛教,讓佛光會走出來,只要身體還能動,便會繼續堅持走下去。」
水上鄉民生幼稚園趙園長則以專業認為「常讓孩子參與這樣的活動,可以種福田、增長智慧、廣結人緣、增加生活經驗。」南華大學陳淼勝校長除了感謝所有護持南華大學的民眾,也和同樣關心教育的立法委員翁重鈞,為籌辦大學經費加入行腳行列。
奉天宮何達煌董事長提到:「佛光山的佛祖跟媽祖一樣,都是本著慈悲精神渡化眾生,因此帶領奉天宮信眾一起為百萬人興學共襄盛舉。」
這次的行程從嘉義縣水上鄉民生社區揭開啟程儀式,沿途行經水上鄉市區、朴子市、六腳鄉蒜頭村、新港奉天宮、嘉義市火車站等地。此行參與貴賓有: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嘉義市長黃敏惠、立委翁重鈞、水上鄉長王啟灃、朴子市長黃麗貞、新港鄉奉天宮董事長何達煌、配天宮董事長王如經、民代、社會局代表、各里里長、嘉義市慈恩會館住持法師偕信眾等多人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