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研考會為加強國人英語能力,提出「提升國人英語能力建設計畫」,以三年六億元建置兩個英語村,讓國人有更多體驗英語的機會;計畫還包括改善英語標示、推動國際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爭取國際展演等。
我認為,計畫是在推動台灣的國際化,值得肯定,但效率及執行力必須並進,否則會像「國際計程車」,效率低得讓人難以想像,影響國際化進程。
台灣在二○○五年為了推動國際化,規畫不會講英文的運將,不能到中正國際機場排班載客,為配合行政院推動的營造英語生活環境行動方案,交通部立法要求二○一一年二月起,中正機場三百名排班運將必須通過英語訓練及認證,否則不能在國家門戶做生意。
為配合這項政策,交通部公路總局所屬的北、中、南區汽車訓練中心,自當年起開設計程車駕駛人英語認證機構,每一區至少開兩班計程車司機專用英語課程。三百名排班計程車司機、「落」幾句英語,就要花六年時間,中央政府效率未免太低了。
反而是地方政府效率較佳,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前年十二月已成立觀光計程車,一百多輛車具備英、日語基本會話能力的駕駛,在前擋風玻璃右側,貼有「我會說英語」、「我會說日本語」,提供外籍旅客和商務人士更好的服務;而且為了彌補部分駕駛可能臨場緊張,外籍旅客上車後不敢開口,車上無線電可隨時和基地台聯絡,由基地台服務人員立即翻譯。
再看看韓國,媒體報導,韓國首都首爾市政府表示,訪問首爾的外國人一年約達五百萬人次,其中使用計程車的有一百三十多萬人次,為提供便捷的計程車系統,將從下月一日開始營運可提供英語和日語服務的一百一十九輛「國際計程車」。
除了能與外國遊客溝通,「國際計程車」也可避免亂敲竹槓等,招攬更多外籍人士使用;首爾並計畫在今年九月增加華語服務,並將「國際計程車」增至三百輛。
無論是「英語村」或「國際計程車」,成功與否都在執行,設置英語村、觀光計程車要花三年、六年嗎?台灣要真正成為國際級的國家,先學學首爾的效率。
陳春榮(台北市/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