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橋面上川流不息的機車聲影、一首首耳熟能詳的國台語老歌、跳蚤市場裡一件件被時間覆蓋的物品、急速落下的驟雨,不時地穿透藍色帆布,襲進永和福和橋下帳篷裡,被遺忘六○年的《青春戰鬥曲》再次唱起,這些是二○○九台灣帳篷戲劇《無路可退》的片段。
一九九九年在差事劇團鍾喬,邀請日本帳篷劇家櫻井大造帶領日本「野戰之月」來到二重疏洪道旁演出帳篷劇《EXODUS》後,櫻井大造與台灣成員開始進行「海筆子」的行動,在櫻井大造提議下,台灣成員成立新的組合「流民寨」,由段惠民、林欣怡共同擔任首齣帳篷劇《無路可退》的導演。
段惠民表示,尋找帳篷場地,勘查同安街底文學公園預訂地、西門町電影公園、台北市公車維修處等地方;最後帳篷劇跨越了新店溪,來到寶藏巖對岸的福和橋下跳蚤市場邊的空地,與帳篷式十元卡拉OK、各式流動車輛小販、果菜市場、假日花市、河川地菜園等毗鄰而立,在沒水沒電的碎石地面再次搭建起半徑六公尺的半球形的圓頂帳篷,象徵六○年的時空場景。
段惠民編劇的《無路可退》,從一場無人憑弔的拾荒老人老廢的喪禮,當老廢的骨灰被送進移動舞台的深處,便旋轉出六○年前正值青春、充滿戰鬥的老廢,他來自中國黃河河畔的學生,與台灣濁水溪邊長大的賣擔仔麵的葉香,一起見證時代變遷。由台灣「海筆子」企畫第一個帳篷劇《無路可退》,將於二十三到二十六日在帳篷劇場裡演出四場,訂票洽:○九二二六○六○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