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慧寬 |2009.04.18
417觀看次
字級

貪,乃煩惱的起因;貪,乃輪迴的根本;貪,乃脫苦的柵欄;貪,乃啟慧的障礙。一念貪執起,千種業報生。故《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提到:「慳吝之人,不能惠施,常懷憂惱,謂施無福,當墮三塗。」為何會如此呢?因為「行布施者,諸天賢聖,樂與同處;慳不施者,餓鬼、畜生,自然會集。」

課文中住在恆河旁饑餓受苦的餓鬼,即因過去生中慳貪不肯布施,故而今生墮入餓鬼道中,無法獲福得度、去貪解窮。佛陀即對餓鬼們開啟「滅罪」及「行施」之法。滅罪之法即「懺悔的心」;而行施之法即「發菩提心」。

《撰集百緣經》卷五,亦記載一則「惡見不施水,墮餓鬼緣」的故事。有一次,目連在一樹下看見一個餓鬼,身體如燒焦的燈芯,肚子如大山一般,咽喉就像針一樣的細,頭髮猶如小刀纏刺著他的身體。而四肢的關節當中,皆有火在燃燒著,口渴欲死且嘴唇焦乾,前往溪河中時水也為之乾涸。假使天上能及時降雨,並落在他的身上,亦皆將變成為火。

目連即問餓鬼:「汝於先身,造何業行,受是苦耶?」餓鬼回答:「我今渴乏,受苦難計,不能答汝,爾自問佛。」目連便回迦蘭陀竹林請問佛陀:「我向樹下見一餓鬼,身體燋然四向馳走……宿造何業?受是苦惱?」

世尊即告訴目連:迦葉佛出世之時,有一個出家人,因趕路行走,故極為酷熱口渴。當時有一個名叫「惡見」的女人,正好從井中汲水上來,僧人便向前請求乞水來喝。但名叫惡見的女人卻向僧人說:「使汝渴死,我終不能持水與汝,令我水減不可持去。」此時僧人由於乞不到水,只好循著道路離開了。但惡見女對其他人一樣慳貪,見「有來乞者終不施與,其後命終墮餓鬼中,以是業緣受如是苦。」

佛陀告訴目連:「欲知,彼時女人不施水者,今此餓鬼是。」當佛陀說完「惡見」女因慳貪不布施,而墮餓鬼受苦之因緣時。比丘們皆一一發了捨離慳貪,厭惡生死之心,更有因而得證阿羅漢,甚至發要度眾成佛的無上菩提心。

大師在《金剛經講話》中提到:「『慳貪者』就如一塊鹼地,雖有少許池水,但由於本質鹼苦故,沒有人願意飲用,最後乾涸枯竭。『布施者』,譬如聚落裏的一泓清泉,流出好水,滋養周圍的林木繁茂,並生長柔軟的香草及種種鮮花和果實。一切眾生,都能在水池洗浴,渴乏時可以擷取清泉和美果。」

是以,汝等善男子、善女人們。您是要做沒人敢近,「一塊鹼地」的慳貪者?還是要做眾人欲近,「一泓清泉」的布施者呢?實當善思念之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