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立高中職將可比照大學設校務基金,教育部表示,與大學一校一基金不同的是,高中職校務基金是「大水庫」,統合為一個基金,但各校可自行運用經費,教育部於九十六年在七所高中職試辦,一年滾存金額達九千多萬元,九十七年共有三十七校試辦,滾存金額增至二點七億元。
教育部會計處長陳春榮表示,設置校務基金可鼓勵學校「開源節流」,提高學校經費用效能,原本學校年度預算有結餘或收入,都要繳庫,但成立基金後,都可留存在學校彈性運用。
他舉例,未來高中職辦理推廣教育、教建合作、產學合作、實習商品收入,都可滾入校務基金靈活運用,將可鼓勵學校作更多創意經營,創造盈收。
至於校務基金投資,陳春榮說,初期應採審慎保守,建議用來購買政府公債、國庫券或其他短期票券等穩健投資。
教育部於九十六年選定師大附中、台南高工等七校試辦,九十六年總剩餘款達九千萬元,去年新增三十校試辦,年度節餘款增至二點七億元。但陳春榮坦言,高職因有推廣教育或經營實習旅館,基金經營績效會比普通高中好。
試辦校務基金績效最佳的台南高工,出租學校場地一年收入近六十萬元,學校設有駕訓班一年收入三百萬元,台南高工校長李燦榮表示,以前這些收入都要繳回國庫,現在都可以存入校務基金,用來修繕實習廠房、添購設備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