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七十九歲、家住美國加州門羅公園市的喬.羅斯琳.吉伯特,退休至今多次出國旅行。走訪了英國、歐洲乃至西藏後,她現正熱中「冒險旅遊」,喜歡走訪敘利亞、葉門、波士尼亞、甚至阿富汗等光看新聞就叫人頭皮發麻的國家。
武裝人員 隨行維安
還有什麼地方比上述國家更刺激?答案是不久前仍硝煙彌漫的伊拉克。喬最近來到巴格達,準備在這個世界最危險的旅遊點展開十七天的旅程。她參加的英國旅行團日前抵達巴格達,是二○○三年美軍進占以來第一支獲准旅遊的旅行團,團員全是中、老年遊客,連導遊也高齡七十。
這支伊拉克首發團的旅程並不如想像中危險,行程是由伊拉克旅遊古蹟部安排,該部提供「武裝人員」維護安全。不過,導遊認為這樣限制太多,因此他們包了一輛小巴士,在少許、甚至沒有保全隨行下四處遊覽。
古蹟 烙上戰爭傷痕
作為近代幾次重大戰爭的主戰場,伊拉克經歷了戰火重創,不少名勝古蹟也烙上了戰爭「傷痕」,然而,伊拉克近年卻逐漸從「戰火紛飛」轉型為「中東旅遊勝地」。
旅遊古蹟部官員姆薩德自信地表示,隨著國內政局穩定及暴力衝突減少,愈來愈多遊客對伊拉克表示興趣。在談及其旅遊發展優勢時,姆薩德說,作為近代戰爭較多的國家,伊拉克保留了很多以前難以眼見的「戰爭痕跡」,這也是伊拉克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官員的自信不無道理,巴格達飯店大廳內的導覽手冊為遊客呈現了境內大小名勝古蹟:從伊斯蘭世界最神秘的金頂「阿斯卡里清真寺」、到一望無垠的沙漠風光;從海珊王宮到巴比倫古城遺址、聖經中亞伯拉罕的故鄉吾珥…一切似乎都在告訴人們,在阿拉伯歷史文明長河中,伊拉克從不必為文化遺產不足而感到遺憾。
保險 幾無公司敢承擔
上述伊拉克首發團有五名英國人、兩名美國人和一名加拿大人,他們都去過危險程度直逼伊拉克的阿富汗,且八人目前都單身。幾乎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因此團員多為財務上無後顧之憂的老人。
團中最年輕的是三十六歲、在曼哈頓某資產管理公司擔任副總裁的大衛表示,他的旅遊靈感主要來自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旅遊警戒名單」。至於對伊拉克的觀感,他說,美國增兵伊拉克很有效,大部分地區安全無虞,「尤其黑莓機訊號覆蓋面積之高,實在是讓人相當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