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四月六日頭版的「無腿窮運將,撿到一百萬不貪」,誠令人感動其善舉與志氣啊!
故事主角原為客運司機,因車禍雙腿截肢手術作了七次,後改裝計程車載客維生。雖歷經老婆離婚、女兒未婚生子離家、兒子不想升學未工作,更照顧年老母親但從不灰心。當撿到一百萬心中只想著:「掉錢的人,心裏一定非常著急。」尚負債二十多萬的他馬上將錢送回歸還失主。雙腿沒了未奪走他的骨氣,縱使開一整天計程車也賺不到五百元,他仍堅持:「雖然失去雙腿,我仍然抬頭挺胸。」
反觀四月二六日各報均有因「上網咖沒錢」而臨時起意搶錢,甚至追殺四十七歲運將致死的新聞。四男一女的凶嫌年齡最小十五、最大二十一歲,犯案後還買菸酒慶祝、上網咖打電動。四月五日中時報導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共六十一人,於春吶期間在酒店嗑藥被查獲。四月六日中時一則三十多歲男子,因注射毒品而血管發炎住院,開刀期間請假十七天,共犯四起搶案讓母親傷透心。
這些年輕人從十幾到三十幾歲,值此燦爛年華,不思求正當賺錢、自力營生之舉;卻只想做不勞而獲、雞鳴狗盜之事。做惡事仍不知慚愧,自己丟臉更使家人甚至家族亦因他蒙羞,誠令人生起「不殘如廢」之唏噓。而立意甚好的墾丁春天音樂季,只因一小部份不肖的年輕人,使美好的「春天吶喊」變成遺憾的「春天亂喊」。諸如此類的年輕人,個個雖身健歲輕,除無益社會國家,更有著負面危害,豈非「不殘如廢」呢?
有位年輕人問寺院掃地的老翁今年幾歲?
老翁回答:「兩歲。」
年輕人訝異說:「怎麼可能呢?」
老翁說:「過去的我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別人的死活,既無益於家國,亦無利於社會,所以是白活的歲月。直到兩年前才驚覺,生命是自己的,不能虛度歲月,這才開始了『給人』的人生,真是快樂無窮呢!」
《佛光菜根譚》說得好:「寧可做個無名的善人;不可成為風光的惡人。」所以,年輕朋友們,你們現在幾歲呢?看看這位無腿窮運將的善行,再想想身健體壯的自己。是要做個「身心不廢」的善人?還是「不殘如廢」的惡人呢?實應善思念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