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舞台 「摺扇」平台呼應四季

記者郭士榛 |2009.04.09
95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觀賞黃梅調歌舞劇《梁祝》,不再是傳統黃梅調重現,在舞台、舞蹈、音樂及服裝上都注入現代元素,果陀劇場導演暨藝術總監梁志民表示,這是一齣九歲至九十九歲都適合觀賞的音樂劇。

《梁祝》舞台設計,是以中國文人隨身攜帶的「摺扇」的概念,設計出四座扇型平台,分別為結義、共學、分離、死別,呼應著四季更迭的場景,並與背景的多媒體影像中結合,梁志民指出,「扇子」是傳統戲劇中各種角色的道具,所謂「文胸、武肚、媒肩、旦口」,就可說明扇子在舞台上的功用。同時,舞台上採多媒體影像科技與山水畫對話,以今觀古。

從未挑戰又唱又演的凌波與胡錦,儘管演出經歷相當豐富,卻對此次演出戰戰兢兢,這次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多達六十多位團員一起合作演出,凌波和胡錦在演唱時,都將專心注意聽音樂節奏,同時,由於舞台的重新設計,使凌波和胡錦有很多的走位要記,因此凌波更視為演藝生涯中的最大挑戰。

劇中更網羅許多優秀的演員,包括常楓、李璇、張復建、馬之秦、王滿嬌等人,個個上緊發條,飾演老師的常楓,這次需在舞台上開口唱黃梅調,在樂團揮陳澄雄嚴格要求下,他練得幾呼要飆淚,因為舞台劇演出無法NG,所有演員在排練過程中十分要求自己的走位、情緒、唱腔…等細節,非常敬業。

梁志民表示,《梁祝》加入歌舞劇中最重要的元素「歌隊」,他們不再是跑龍套,反像是穿梭在這個愛情時空裡的仙子,時而旁觀、時而加入劇情,以舞蹈、歌唱,輔助劇情的發展。此劇將於九至十四日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演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