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的話題之一就是景氣寒冬是否已過去,春天的腳步是否近了?
但即便是參加G20高峰會議的各國領袖,對經濟景氣何時反彈,也毫無共識,反倒是一致認為,有些似曾相識的燕子再也不會回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及其相關就業市場的榮景已花落去,再也不可能在新一波的產業及就業市場大洗牌後,還存活在生產鏈上。
其實綠色環保意識在聯合國能源及環境規畫組織一再示警,及《寂靜的春天》、《成長的極限》等巨著的影響下,世人大都已體認地球暖化對人類可能帶來的浩劫,因此,符合環保觀念的低污染、低耗能的綠色產業,必將成為新世紀的產業主流,所以各國提出的救經濟方案,也以「低碳經濟」為主,以力求兼顧經濟危機及對抗地球暖化。
據聯合國勞工署的統計,為了因應綠色產業的人才需求,「綠領階層」(Green Collar,泛指具有環保意識、技術,對永續生活有貢獻的各行業人力)至二○三○年將增加約兩千萬個工作機會,顯然綠能產業相關人才勢將水高船漲。
政府已宣示推動產業更新,並已積極規畫綠能產業為新的兆元產業,但不可諱言,對新能源、新產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尚待更積極的作為,教育部雖開始推動「綠色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但因是小規模補助且僅限在校學生,恐怕緩不濟急。
呼籲政府盡速策勵學校、企業廣大多元培養綠領階層人才,及職能轉換訓練課程、學程,一則提高青年就業競爭力,二則厚植國家在世界經濟回升時的發展潛力。
趙麗雲(台北市/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