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輿論不斷爭論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到底是什麼「人」,連宗教也被一些媒體拿來大作文章,筆者認為大家應該放下瞋恨,把心思放在重要民生議題上,期能突破當前困境。
歷史教訓告訴我們,當年德國納粹自認日耳曼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人種,殘酷地屠殺猶太人,造成人類慘劇,筆者在德國進修時,也碰到有優越感的德國人,不過只要自己爭氣,還是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綜觀其他國家,美國獨立後,對新移民採取「大熔爐」方式,希望各個種族能融合,不要有歧視、紛爭;而加拿大是「馬賽克」的方式,讓各個種族保有各自的傳統文化,雖然是拼湊的,但卻能和諧相處,組成美麗的圖案,就像美國仍有唐人街,加拿大也有中國城,而日本也有中華街一樣。
美加目前仍採行屬地主義,只要在兩國土地上誕生的新生命,就是國民,不會有差別待遇,這不就是實踐認同自己土地的最佳示範嗎?有土斯有民,所以能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就應該感同幸福,抱持「民胞物與」觀念,也該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
筆者家族有客家人、本省人、外省人,也有美國人,其中一位姑丈是早年來台的國軍,當時任職國防部,對我特別照顧,一直到我出外求學、服役,他還時常來看我,雖然我有時聽不懂他那濃濃鄉音的話,但我能深深感受溫馨之情,我的家族成員,早已無法分辨各自是屬那一個族群,而且需要分辨嗎?
台灣祖先來自各地,下一代也有許多新移民,而且經過風雨飄搖的年代,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只要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族群人種只是代稱,不應被炒作,衷心期待大家能祥和歡喜,不要再為「人」的名稱爭執不休了。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