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去年震驚全球的汶川大地震,讓許多人看到各國的宗教團體與非營利組織如何攜手合作投入救災,而其中的救援過程也成為此次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關注焦點之一,來自天津的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妙賢法師就特別以「汶川大地震救災中的思考與建言」為題,在慈濟分論壇發表演說,激發與會聽眾對生命的省思與宗教的情懷,讓人看到宗教力量的無遠弗屆。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其中,慈濟分論壇以「佛教的慈善關懷」為主軸,有來自港、中、新加坡、印尼、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十七個國家地區的近兩百位貴賓與會,由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與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分別代表證嚴法師與慈濟人表達歡迎之意,並希望透過此次交流讓來自各國的佛教代表更了解彼此。
分論壇議程共分「佛陀的慈善思想」、「慈善思想之開展」與「慈善思想之實踐」三個場次依序進行,會中共有二十三多位佛教高僧、學者與居士發表論文演說。
首場議程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表示,隨著佛教發展的淵遠流長、與時俱進,讓今日的佛教不單單只是宗教,更兼具文化、福利、慈善等事業的意涵在其中,讓佛教可以發揮緊急救難、安定人心的力量,而身為佛教的一份子,他也希望未來能透過大家的同心協力一起為社會大眾盡更多力。
對此,來自斯里蘭卡的宗教學者馬辛達法教授(Prof. Kollupitiye Mahinda Sangharkkhita Thera)亦心有同感。他在演說中指出,早在佛陀在世時,就已開宗明義點出社會和諧的根本之道就是「助人」,唯有透過彼此的相互幫助才能為社會注入一股安定的和諧力量。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何建明則以「弘一法師的現代人間佛教慈善觀」,來說明佛教如何以「出世精神」來做「入世事業」,藉由慈善與公益讓社會更美好。
而向來投入公益不遺餘力的佛光山也在此次論壇中闡述「佛教的慈善事業」意涵,代表發言的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表示,慈善事業向來是佛光山的宗旨之一,藉由全球佛光人力量共同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宗教關懷行動。